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08月01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胃早癌年轻化,年轻人也要防胃癌 - 数字报刊系统 甲流高发,奥司他韦的正确服用指南 胃早癌年轻化,年轻人也要防胃癌 口苦口臭总困扰,或是肝病在“捣乱” 心脏搭桥术,麻醉如何保驾护航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胃早癌年轻化,年轻人也要防胃癌

作者:南宁市邕宁区蒲庙镇卫生院 杨喜媚

近年来,门诊中频繁出现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因长期胃痛、反酸或体重骤降就诊,最终被确诊为胃早癌的案例。这一现象打破了“胃癌是老年病”的传统认知,让许多年轻人陷入恐慌:为何癌症会盯上自己?事实上,胃早癌并非“突然袭击”,其年轻化趋势与生活方式、环境因素及筛查意识不足密切相关。了解胃早癌的特征、识别高危信号并采取科学预防措施,已成为当代年轻人守护胃健康的必修课。

一、胃早癌:沉默的“隐形杀手”

胃早癌是指癌细胞仅局限于胃黏膜层或黏膜下层,无论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早期阶段。这一时期的胃癌往往没有典型症状,或仅表现为上腹隐痛、餐后饱胀等“小毛病”,大多数人常误以为是胃炎发作,不引起重视,极易被漏诊。与老年患者相比,年轻人的胃早癌更具迷惑性——其病理类型常为低分化腺癌或印戒细胞癌,这类癌细胞生长迅速、侵袭性强,但早期可能仅表现为黏膜轻微隆起或糜烂,常规检查难以发现。

更值得警惕的是,许多年轻人对胃部不适存在认知偏差。有人将长期胃痛归因于“压力大”“吃外卖”,有人因害怕胃镜检查而拖延就医,甚至有人盲目相信“年轻人不会得癌”的侥幸心理。这些误区导致胃早癌的发现时间普遍推迟,部分患者确诊时已错过最佳治疗期。

二、年轻人高发的五大诱因  

胃早癌的年轻化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饮食失衡是首要诱因。现代年轻人偏爱高盐、高油、辛辣的外卖食品,长期摄入腌制肉类、烧烤等含亚硝酸盐的食物,会直接损伤胃黏膜,增加癌变风险。此外,暴饮暴食、进食过快等习惯会削弱胃的自我修复能力,使黏膜长期处于炎症状态。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另一大推手。这种细菌可通过共餐、接吻等途径传播,感染后若未及时根治,会持续刺激胃黏膜,引发慢性胃炎、胃溃疡,甚至发展为胃癌。许多年轻人因无症状而忽视检测,导致感染长期存在。

压力与睡眠障碍也在悄悄“摧毁”胃。长期精神紧张会刺激交感神经兴奋,促使胃酸分泌过多,破坏胃黏膜屏障。同时,熬夜会干扰胃的生物钟,影响消化液分泌和黏膜修复,形成“压力-胃损伤”的恶性循环。

环境因素同样不容忽视。塑料制品中的双酚A、烟草烟雾中的致癌物,以及空气污染中的重金属颗粒,都可能通过消化道进入人体,诱发基因突变。

延误就医心理则是年轻人患癌的“加速器”。门诊中常见患者因“怕麻烦”“怕疼”拒绝胃镜检查,或自行服用胃药缓解症状,导致病情被掩盖。事实上,早期胃癌的治愈率高达90%以上,而拖延至中晚期则生存率骤降。

三、警惕这些“求救信号”  

胃早癌虽隐蔽,但并非无迹可寻。若出现以下症状,需立即就医:  

持续上腹隐痛:疼痛无规律性,与进食无关,服用胃药后难以缓解;  

反酸烧心伴体重下降:3个月内体重减轻超过5%,或伴随乏力、贫血;  

大便发黑:提示上消化道出血,可能是胃黏膜破损或肿瘤侵蚀血管;  

吞咽困难或饱胀感:进食少量食物即感饱胀,或食物通过食管时有梗阻感。

若出现呕血、腹部包块、严重贫血等“红色警报”,则需紧急排查胃癌可能。

四、预防胃早癌:从生活细节做起

预防胃早癌,关键在于“早筛+干预”。  

饮食调整是基础。减少外卖依赖,多吃新鲜蔬果、全谷物和优质蛋白,避免高盐、腌制及熏烤食物。烹饪时多用蒸、煮、炖,少用煎、炸、烤,以降低致癌物生成。

根治幽门螺旋杆菌是核心。建议高危人群(如共餐者中有感染者)进行碳13/14呼气试验检测,确诊后遵医嘱完成二联疗法或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治疗,切勿自行停药导致耐药。

管理压力与睡眠同样重要。可通过运动、冥想、听音乐等方式缓解焦虑,保证每日7-8小时睡眠,避免熬夜。

定期筛查是防线。高危人群(如有胃癌家族史、慢性胃病史、长期不良饮食习惯者)应每1-2年进行胃镜检查。若害怕传统胃镜,可选择无痛胃镜或磁控胶囊胃镜,后者通过口服一颗“胶囊”即可完成全胃检查,无创无痛。  

五、结论

胃早癌的年轻化,是时代赋予年轻人的健康挑战。它提醒我们:癌症不会因年龄而手下留情,但早筛早治能让生命重获生机。从今天起,关注胃的“小情绪”,拒绝“忍一忍就过去”的侥幸,用科学预防筑起健康屏障——毕竟,年轻不是资本,健康才更重要。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