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为深入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不断提升乡村医生服务能力和水平,黔东南州岑巩县推行乡村医生“回炉锻造”机制,有计划地组织乡村医生到县乡医疗机构开展“回炉”培训,着力锻造一支业务精、素质高、留得住的乡村医生队伍。截至目前,岑巩县诊疗量为“零”的村已全部清零,能开展4至6项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村卫生室达43个,该县村卫生室总诊疗量较上年同期增长15.3%。
严密制度体系
确保“回炉”工作有章可循
制定《岑巩县乡村医生服务能力“回炉锻造”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回炉”的目标、对象、方式和保障措施等,确保“回炉”培训针对性强、精准性高、便于操作。
建立健全培训管理制度,对培训过程中的考勤、考核、评估等环节进行严格规范,明确奖惩措施,确保培训纪律严明,杜绝“走过场”和流于形式。
强化保障措施,明确由基层医疗机构负责做好乡村医生培训期间生活、交通等后勤保障。同时,在乡村医生培训期间,基层医疗机构需定期选派人员到村卫生室开展巡诊,确保乡村诊疗不间断,实现培训、诊疗“两不误”。
通过建立严密的制度体系,确保乡村医生“回炉培训”工作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
严格筛选把关
确保“回炉”对象摸排精准
精准筛选“回炉”对象是培训工作取得实效的关键环节。
基层医疗机构对乡村医生进行全面摸底调查,结合乡村医生的学历背景、从业年限、专业技能、知识更新情况以及乡村医生的专业能力、服务质量等进行综合评估,严格筛选出“回炉”培训对象。明确将诊疗量为“零”、输液肌注不能开展、群众满意度较低的乡村医生纳入“回炉”培训对象。
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对所有乡村医生定期开展跟踪评估,根据诊疗情况、服务能力及群众满意度等,及时调整培训对象名单,确保培训工作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压实各方责任
确保“回炉”培训见行见效
岑巩县卫生健康局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全面负责“回炉”培训的统筹调度、质量把控和质效评估,确保培训工作有序推进。
岑巩县医共体总医院落实主体责任,负责“回炉”培训的综合管理、业务指导与监督考核。
基层医疗机构落实直接责任,承担对象筛选、组织动员、后勤保障等具体工作。
强化乡村医生的自我管理责任,要求乡村医生积极参与培训,将培训所学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切实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和服务能力。
通过层层压实责任,形成了卫生健康部门主导、县医共体总医院主责、基层医疗机构主办、乡村医生积极参与的责任体系,确保“回炉”培训工作落地落实、见行见效。
强化监督考核
确保“回炉”质效成色更足
为确保培训质量,岑巩县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考核机制。
培训过程中,安排专人对培训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培训纪律等进行实时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整改,确保培训过程规范有序。
培训结束后,通过理论考试、实践操作考核、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对乡村医生的培训成效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考核评价,考核结果与乡村医生的执业资格、绩效考核、执业注册等挂钩,充分调动乡村医生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此外,建立培训效果跟踪反馈机制,定期收集农村居民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评价,根据反馈情况及时调整和优化培训方案,真正让乡村医生通过“回炉”培训实现专业能力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