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07月04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警惕淤泥下的“隐形杀手”——破伤风 - 数字报刊系统 洪涝灾害后这样保卫健康! 警惕淤泥下的“隐形杀手”——破伤风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警惕淤泥下的“隐形杀手”——破伤风

  在清除淤泥、恢复重建的过程中,可能受到铁钉、金属等刺伤、扎伤。因此,我们要特别关注一个潜伏在身边的“隐形杀手”,就是古老的感染性疾病——破伤风。

破伤风是什么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梭菌感染的一种疾病。破伤风梭菌是一种厌氧芽孢杆菌,广泛存在于土壤、尘埃、动物粪便中。当人体皮肤或黏膜出现破损,如被生锈铁钉扎伤、划伤,甚至是细小的刺扎伤,这些芽孢就可能趁机侵入人体而导致发病,其病死率曾高达30%-50%。虽然现代医学已大大降低了其致死风险,但由于症状凶险,病死率高,预防依然是对抗它的关键。

破伤风有哪些表现

  破伤风的潜伏期通常为3-21天,平均7天,也可短至24小时内。潜伏期越短,意味着病情越重。发病初期,主要表现为咀嚼肌酸痛、张口困难、牙关紧闭,进而出现颈部肌肉僵硬、吞咽困难、面部肌肉痉挛呈“苦笑”面容等典型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全身背部肌肉强直出现“角弓反张”(身体向后弯成弓形),全身肌肉剧烈、疼痛性痉挛,轻微刺激(光线、声音、触碰)都可能诱发痉挛发作。进一步加重可导致呼吸困难、窒息甚至心跳骤停。

高危人群有哪些

  高危人群:在洪灾现场可能接触淤泥、土壤、动物粪便,锈蚀农具等参与抗洪救灾的救援人员、群众,处理垃圾、非金属、工地杂物的建筑环卫工人等。

伤口无论大小都要注意

  在抗洪救灾工作中污染严重的伤口(如被泥土、粪便污染)、伤口深且窄(如穿刺伤)、开放性骨折等创口。即便伤口看似轻微,若未及时处理,也可能埋下隐患。

  要注意,并非只有“生锈铁钉”才会导致破伤风!任何被污染的伤口,无论大小深浅,都有风险。

受伤了怎么办

  在抗洪救灾过程中,会面临建筑材料的搬运,可能会进行大量淤泥的清除,要注意个人防护,避免被铁钉、木刺等扎伤,切不可迷信在伤口上涂抹泥土、草药、香灰等偏方,不仅无效,反而增加感染风险!建议按以下步骤处理:

  1.彻底清创:立即、充分用大量流动清水和肥皂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尽可能冲掉污染物和细菌,并在水流冲洗的同时使用无菌纱布或无菌棉签擦拭创面,确保有更好的清洁效果。这是最关键的步骤!

  2.预防接种:如全程接种破伤风疫苗5-10年内,加强一针破伤风疫苗即可。如果未接种过破伤风疫苗或者接种史不清,则需全程接种破伤风疫苗,同时接种破伤风被动免疫制剂,即破伤风免疫球蛋白。(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供稿)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