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07月04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阴道炎总反复,洗护习惯要调整 - 数字报刊系统 药物、技术与人文如何联手止痛? 颈椎病又来捣乱,MRI能捉到它吗? 冠脉造影:心脏血管的“透视眼” 阴道炎总反复,洗护习惯要调整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阴道炎总反复,洗护习惯要调整

作者:崇左市大新县人民医院 罗玉兰

许多女性都曾遭遇过阴道炎的困扰,尤其是当它反复发作时,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带来心理压力。临床上,不少患者疑惑:“明明已经用药治疗了,为什么还是反复发作?”其实,除了感染因素外,日常的洗护习惯也是关键原因。错误的清洁方式、不当的护理产品,甚至内裤的选择,都可能破坏阴道微生态平衡,导致炎症反复。

阴道炎反复发作的“元凶”

我们的阴道是一个特殊的生态环境,里面存在着多种微生物,它们相互制约、相互平衡,共同维持着阴道的健康。正常情况下,阴道的pH值≤4.5,多为3.8 - 4.5之间,呈弱酸性,这种弱酸性环境可以抑制有害细菌的生长和繁殖。然而,当这种平衡被打破时,有害细菌就会趁机大量繁殖,从而引发阴道炎。

常见的阴道炎类型有细菌性阴道病、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和滴虫性阴道炎等。细菌性阴道病主要是由于阴道内正常菌群失调,导致加德纳菌等厌氧菌大量繁殖所致;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则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这种真菌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容易生长;滴虫性阴道炎是由阴道毛滴虫感染导致,它可以通过性接触传播。

阴道炎反复发作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不恰当的洗护习惯是一个重要因素。一些错误的洗护方式会破坏阴道的生态环境,使阴道的自我保护能力下降,从而让阴道炎有机可乘。

常见的错误洗护习惯

1.过度清洁

很多女性认为,阴道越干净越好,于是会频繁使用各种洗液清洗阴道内部。殊不知,这种过度清洁的行为会破坏阴道内的正常菌群平衡。阴道内的有益菌群,如乳酸杆菌,可以产生乳酸,维持阴道的弱酸性环境,抑制有害细菌的生长。当我们频繁使用洗液清洗阴道内部时,不仅会洗掉有害细菌,还会将有益菌群一并清除,导致阴道的自我防御能力下降,更容易受到感染。

2.使用不合适的洗液

市场上的洗液种类繁多,有些女性会随意选择洗液进行清洗。一些具有强杀菌作用的洗液,虽然可以杀死部分细菌,但同时也会破坏阴道的生态环境。而且,不同的阴道炎类型需要使用不同类型的洗液进行治疗和预防,如果使用不当,不仅无法缓解症状,还可能加重病情。例如,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使用碱性洗液可能会加重瘙痒症状。

3.清洗顺序错误

有些女性在清洗外阴时,不注意清洗顺序,先清洗肛门再清洗外阴。这样会导致肛门周围的细菌被带到外阴部位,增加感染的风险。因为肛门周围存在大量的细菌,如果清洗顺序不当,这些细菌就容易进入阴道,引发阴道炎。

4.共用毛巾或盆具

家庭中,如果女性共用毛巾或盆具清洗外阴,也容易造成交叉感染。特别是当家庭成员中有患有阴道炎或其他传染病的人时,共用物品更容易导致病菌传播。

正确的洗护习惯

1.适度清洁外阴

正常情况下,每天用温水清洗外阴1 - 2次即可。清洗时,只需清洗外阴表面,不要冲洗阴道内部。因为阴道本身具有自净作用,它可以自行排出分泌物和有害物质。过度冲洗阴道内部会破坏阴道的生态环境,引发阴道炎。

2.选择合适的洗液

如果需要使用洗液,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对于没有炎症的健康女性,使用清水清洗外阴即可。如果患有阴道炎,应根据不同的炎症类型选择合适的洗液。例如,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可以使用弱酸性的洗液,细菌性阴道病患者可以使用具有抗菌作用的洗液,但使用时间不宜过长,症状缓解后应立即停用。

3.注意清洗顺序

清洗外阴时,应按照从前往后的顺序进行,即先清洗尿道口和阴道口,再清洗肛门周围。这样可以避免将肛门周围的细菌带到外阴部位,减少感染的机会。

4.单独使用毛巾和盆具

女性应准备专用的毛巾和盆具用于清洗外阴,并且要定期清洗和消毒。毛巾应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晾晒,避免滋生细菌。盆具使用后也要及时清洗干净,保持干燥。

5.保持外阴干燥

潮湿的环境容易滋生细菌,因此女性应保持外阴干燥。穿着宽松、透气的棉质内裤,避免穿紧身化纤内裤。在月经期间,要及时更换卫生巾,避免长时间使用同一片卫生巾。此外,游泳后或进行剧烈运动后,应及时清洗外阴并更换干净的内裤。

总之,阴道炎反复发作给女性朋友们带来了很多困扰,但通过调整洗护习惯,并注意其他方面的预防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降低阴道炎的发病率,远离阴道炎的反复纠缠。希望每一位女性都能关注自己的生殖健康,养成良好的洗护习惯,拥有一个健康、舒适的生活。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