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病房是一个特殊的医疗环境,患者往往需要较长时间的住院治疗,家属朋友的关心和支持,是患者康复路上无比珍贵的动力。我们理解渴望探望亲人的心情,也深知精神科病房的特殊性——这里既是治疗的场所,也需要我们共同守护健康安全,尤其是预防感染的防线。病房作为人员相对密集的场所,特别是在流感、感染性腹泻等传染病流行期间,传染因素增加,一旦出现感染,容易在患者间传播,增加患者和探视者的健康风险和医疗成本。为了让每一次探望都成为传递温暖而非风险的纽带,做好防护、避免将病菌带入病房,对保护患者健康至关重要。以下这些要点,请一定要牢记:
一、探视前准备:评估自身状态,做好准备
1. 健康自查:探视前,请先自我评估健康状况。如有发热、咽痛、咳嗽、腹泻皮疹等症状,或近期接触过传染病患者(如流感、手足口病、新冠等),请暂缓前往探视,可使用电话视频的方式进行探视,避免将传病菌给患者。健康不仅是个人责任,更是对病房内每一位患者的负责。
2. 个人卫生:探视前的个人卫生工作不容忽视。务必认真洗手,这是预防病菌传播的关键环节。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冲洗至少20秒,确保手部的各个部位,包括指缝、指甲缝等都能得到彻底清洁。若有条件,可携带消毒湿巾,或使用快速手消毒剂。在接触病房物品前,使用消毒湿巾擦拭双手,或使用快速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进一步降低病菌传播的可能性。
3. 物品准备:探视时,要携带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其中口罩是必不可少的,建议使用医用外科口罩。医用外科口罩能够有效阻挡飞沫传播,为探视人员和患者提供基本的防护。同时,要避免携带过多物品进入病房,因为物品过多会增加交叉感染的风险。若需带食物或日用品,必须确保包装完好,易于清洁消毒。在准备食物时,要根据患者病情准备合适的食物,请务必事先咨询主管医生及护士带入的食物种类和包装要求。食物要新鲜、无变质,不选择生冷、凉拌类的食物。生冷、凉拌类食物在制作和储存过程中容易受到污染,变质后更会滋生大量病菌,患者食用后极易引起腹泻等不适症状,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
二、探视过程中:科学防护,保障健康
1. 正确佩戴口罩:进入病房区域后,探视人员要立即、规范地佩戴好口罩。确保口罩能够完全覆盖住口鼻,并且紧贴面部,避免出现漏气的情况。因为只有口罩与面部紧密贴合,才能有效阻挡飞沫传播,防止病菌通过呼吸道进入体内。在探视期间,除非是喝水或进食等必要情况,否则不要随意摘下口罩。即使在感觉有些闷热或不适时,也要克服困难,坚持正确佩戴口罩,这是阻断病菌传播的重要手段,是对自己和患者健康的有力保护。
2. 限制探视人数与时间:过多的探视者和过长的探视时间都会显著增加感染风险。病房空间有限,人员过多会导致空气流通不畅,病菌更容易在空气中积聚和传播。而且长时间探视,人员接触频繁,也会增加病菌传播的机会。因此,建议每次探视人数不超过2人,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这样的安排既能满足患者与家人情感交流的需求,让患者感受到关爱和温暖,又能有效控制病房内的人员流动,降低感染风险,为患者创造一个相对安全、舒适的康复环境。
3.注意咳嗽礼仪:在探视过程中,如果探视人员出现咳嗽或打喷嚏的情况,要立即采取正确的咳嗽礼仪。迅速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口鼻,避免飞沫直接喷溅到他人或环境中。使用后的纸巾不能随意丢弃,应立即丢弃至指定的医疗废物容器内,这些容器是专门用于收集可能含有病菌的废弃物,能有效防止病菌二次传播。丢弃纸巾后,要再次清洁双手,确保手部没有残留病菌,防止病菌通过手部接触其他物品或人员而传播。
三、探视后:离开关注,不留隐患
1. 个人卫生处理:探视结束后,立即将使用过的口罩、手套等一次性防护用品丢弃至指定的医疗废物容器内,使用流动水和肥皂彻底清洁双手。为预防交叉感染,随身携带的物品,如手机、钥匙等,可用含酒精的湿巾擦拭消毒。
2. 关注自身健康:探视后,密切关注自身及家人的健康状况,如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告知医护人员近期探视史,并告知患者所在病区,以便及时采取预防及控制措施。
结语
在精神科病房,每一次探视都是一次充满爱意的传递,它承载着家人对患者的关心、牵挂和鼓励。然而,这份爱需要用科学的方式呈现。通过严格遵循上述预防感染的措施,我们不仅能切实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更是对病房内每一位患者最深切的关怀。让我们携手努力,用爱与责任共同筑起精神科病房的防疫长城,为患者营造一个安全、温馨的康复环境,让患者能够早日康复,回归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