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07月25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4个月2次捐献“生命种子” - 数字报刊系统 当医院有了AI大模型 推动人工智能更好服务人民健康 采摘金银花 贵阳贵安 举办职业卫生监督执法技能竞赛 4个月2次捐献“生命种子” 全省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启动 守护村民健康不能有丝毫懈怠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4个月2次捐献“生命种子”

作者:○ 黄 军

 “躺在这里很踏实,知道自己在做能救人的事。”近日,在贵州省人民医院观山湖院区造血干细胞采集室,49岁的何先生一边配合医护人员进行采集,一边轻松地说。

 当天,他成功为远在北京的一名患者捐献225ml造血干细胞混悬液,这是他在4个月内的第二次捐献。何先生也由此成为贵州省第553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同时也是我省第二位为同一患者两次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

 2011年,何先生主动报名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并留下10ml血样,成为中华骨髓库中等待匹配的“生命种子”。这一等,便是10余年。

 去年底,一通配型成功的电话打破了平静,何先生得知自己与北京的一名患者配型相合。没有丝毫犹豫,今年3月,他顺利完成了首次造血干细胞捐献,为素未谋面的患者送去了生命的希望。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患者病情出现复发,急需二次捐献。接到通知后,何先生没有丝毫迟疑,再次决定伸出援手。“既然开始救了,就救到底。”

 在采集现场,血液从何先生的左臂抽出,经过血细胞分离机分离出所需的造血干细胞后,剩余血液再从右臂输回体内。整个过程持续了4个小时,他始终保持着轻松的状态,还不时和医护人员聊天。

 何先生坦言,曾想过对妻子隐瞒二次捐献的事,怕对方担心,但细心的妻子很快就察觉了。让他欣慰的是,妻子在了解情况后给予了全力支持。“她知道我在做对的事,就没拦着。”

 对于4个月内两次为陌生人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举动,何先生看得很淡。“非血缘能配型成功,本身就是缘分。人家等着救命,我能帮就必须帮。”他还笑着说,“很多人想捐都没机会,我能配上,是幸运的。”

 不少人担心造血干细胞捐献对身体有影响,贵州省红十字会造血干细胞管理中心副主任杨梅给出了专业解答:“造血干细胞有很强的自我更新和复制能力,捐献后1-2周就能恢复到原来的水平,对捐献者的健康没有影响。”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