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07月25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尿路感染为何总“盯上”女性? - 数字报刊系统 新生儿脐带护理,你做对了吗? 视力筛查,宝宝眼健康的守护者 老人腿凉走不动,当心下肢动脉闭塞 尿路感染为何总“盯上”女性?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尿路感染为何总“盯上”女性?

作者: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 黎子瑛 刘媛媛

尿频、尿急、尿痛,小腹坠胀、血尿……这些尿路感染(UTI)的症状,让不少女性深受其扰且反复发作。别担心,这份泌尿外科护士精心准备的“防炎攻略”,将为你揭开UTI的神秘面纱,提供实用预防方法。

一、为何UTI“偏爱”女性?

女性患UTI概率远高于男性,约8:1甚至更高,这主要与生理构造和生活因素有关:

1.短直尿道:女性尿道仅3-5厘米且直而宽,男性尿道长约16-22厘米且弯曲。细菌易通过短通道逆行侵入膀胱引发膀胱炎,上行至肾脏则引发更严重的肾盂肾炎。

2.靠近污染源:女性尿道口与阴道口、肛门距离近,阴道分泌物、肛周粪便中的细菌(尤其是大肠杆菌)易污染尿道口区域,日常清洁方式不当(如从后向前擦)会显著增加感染风险。

3.激素波动影响:绝经后女性雌激素降低,尿道和阴道黏膜变薄干燥、抵抗力弱;月经期经血利于细菌生长,卫生用品使用不当增风险;孕期子宫压迫致尿液引流不畅,成分改变也助长细菌。

4.性生活:性生活时,尿道口周围细菌易被挤压、推入尿道内,使用杀精剂、避孕套(部分女性对材质敏感)也可能改变阴道菌群平衡,增加风险。

5.其他因素:憋尿致尿液滞留膀胱,细菌易繁殖;饮水不足冲刷尿道频率降;免疫力低身体抵抗弱;泌尿系统异常易反复感染;有既往感染史女性复发风险高。

二、认清UTI的类型与信号

UTI主要分为两类,症状和严重程度不同:

1.下尿路感染(膀胱炎-最常见):典型“三联征”为尿频、尿急、尿痛,可能伴有小腹(膀胱区)坠胀或隐痛、尿液浑浊、有异味、血尿(尤其是排尿快结束时出现),一般不发烧或仅有低热。

2.上尿路感染(肾盂肾炎-更严重):除膀胱炎症状外,必有寒战、高热(通常>38.5°C)、腰痛(单侧或双侧,肾区叩击痛明显),可能伴有恶心、呕吐、全身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状。肾盂肾炎可能损害肾功能,需立即就医。

三、女性专属防病攻略

1.科学饮水冲刷法:每天保证1500-2000ml饮水量(心肾功能正常者),让尿液保持淡黄色或无色;少量多次喝,晨起、工作间隙、餐前都要记得喝水;白开水是最佳选择,淡茶(不要太浓)也可,避免含糖饮料(可乐、果汁)、咖啡(过量可能刺激膀胱)、酒精。

2.坚决不憋尿:有尿意马上去厕所,尤其性生活前后、长时间外出/会议前,提醒自己先排空;排尿时放松,尽量排净,避免匆忙中断排尿。

3.正确护理私密处:大便后擦拭务必从前向后;每天用温清水清洗外阴,避免冲洗阴道内部,选择温和无香型的洗液(如有必要);经期勤换卫生巾/棉条(建议每2-4小时一次),保持干爽透气,选择棉质透气的内裤;穿着棉质、透气、宽松的内裤,避免紧身化纤内裤和裤子。

4.性生活防护要点:事前事后都排尿,性生活前喝杯水,事后15-30分钟内务必排尿一次;双方事前清洁外生殖器;如感觉干涩,使用水溶性润滑剂;如果反复发生性生活后UTI,可咨询医生是否考虑更换避孕方式。

5.提升免疫力:均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保证蛋白质摄入;充足睡眠,避免长期熬夜;规律运动,增强体质;学会放松,管理压力。

6.理性看待“蔓越莓”:部分研究认为蔓越莓中的原花青素可能阻止某些细菌黏附在膀胱壁上,但效果并非100%保证,且需要足够剂量和特定类型的PACs,不能替代药物治疗已发生的感染,喝含糖蔓越莓汁反而可能增加风险。可作为辅助预防手段尝试(选择无糖、高浓度PACs的补充剂),但不要过度依赖。

四、不幸中招,聪明应对

1.及时就医:一旦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不要拖延,更不要自行随意服用抗生素,去正规医院(泌尿外科、肾内科、妇科或全科)就诊。

2.配合检查:医生通常会要求做尿常规检查,必要时做尿培养+药敏(明确是哪种细菌及敏感抗生素)。

3.规范用药:严格遵医嘱服用抗生素,即使症状很快消失,也要吃够疗程(通常膀胱炎3-7天),肾盂肾炎疗程更长。

4.注意休息:治疗期间更要大量喝水冲刷尿道,注意休息。

5.追踪随访:如果感染反复发作(半年内≥2次或1年内≥3次),告知医生,医生可能会安排进一步检查寻找潜在原因,并制定更长期的预防策略。

综上所述,UTI虽常见且烦人,但绝非“不检点”或“难言之隐”。了解它、正视它、科学预防它才是关键。记住“多喝水、不憋尿、擦对方向、事后排尿”的核心口诀,把这份攻略分享给身边的女性,一起守护泌尿健康,远离“炎”症骚扰。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