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07月25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盆腔炎:防治结合,守护健康 - 数字报刊系统 中小学生如何保护视力 急性腹泻别慌,中医调理止泻快 高血压患者如何选择降压药 盆腔炎:防治结合,守护健康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盆腔炎:防治结合,守护健康

作者:南宁市第九人民医院 韦玉娇

25岁的李女士因工作繁忙,长期忽略下腹隐痛,直到出现高热、阴道异常分泌物才就医,最终被诊断为急性盆腔炎合并输卵管积水,导致生育能力受损。这样的案例并非个例,急性盆腔炎居于妇科急腹症的首位,其中15-30%因延误治疗发展为慢性,引发不孕、宫外孕等严重后果。盆腔炎作为女性生殖系统的“隐形杀手”,其防治关键在于科学认知与主动干预。  

一、盆腔炎:从解剖到病理的深度解析  

盆腔,堪称女性身体的“核心枢纽”,它宛如一座精密而繁忙的“生命城堡”,其中包含着子宫这一孕育新生命的神圣殿堂,输卵管作为精卵相遇的“鹊桥”,卵巢则是掌管激素分泌、调控生理周期的“智慧中枢”,还有周围结缔组织为它们提供稳固支撑与营养输送。

然而,这座“城堡”并非坚不可摧。当淋球菌、衣原体等病原体,或是混合菌群,狡猾地通过阴道、宫颈长驱直入上生殖道,便可能如凶猛的“侵略者”,瞬间点燃急性炎症的“战火”。若此时未能彻底将其歼灭,炎症便会像顽固的“幽灵”反复发作,逐渐形成瘢痕粘连,进而引发慢性盆腔痛,让女性饱受折磨,还可能导致输卵管堵塞,切断新生命的通道,留下无尽的遗憾。因此,对于那些高危因素,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

二、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你读懂了吗?

急性盆腔炎的“三联征”是典型预警:  

1. 下腹剧痛:持续性疼痛,活动或性交后加重,可能放射至腰部;  

2. 分泌物异常:脓性或黄绿色白带,伴腥臭味;  

3. 发热寒战:体温常超过38.3℃,严重者出现恶心、呕吐。  

若急性期未彻底治疗,可能转为慢性,表现为:  

隐匿性疼痛:经期或劳累后加重,易被误认为“痛经”;  

生育障碍:盆腔炎后不孕发生率为20%-30%,发生宫外孕是正常女性的8-10倍;  

性健康受损:性交痛、月经紊乱,影响生活质量。  

特别提醒:盆腔炎需与阑尾炎、异位妊娠等疾病鉴别。若出现上述症状,务必尽早及时就医,避免炎症扩散至盆腔腹膜,引发脓毒血症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三、科学防治:从源头阻断,到精准干预 

预防:构建三级防护网  

1. 一级预防(病因控制):  

    安全性行为:正确使用避孕套,固定性伴侣,定期筛查性传播疾病;  

卫生管理:注意性生活卫生,经期每2-3小时更换卫生巾,避免性生活、盆浴、游泳;

保护阴道微环境:避免不必要的阴道冲洗,慎用抗生素。

增强免疫力:均衡营养、规律运动、控制慢性病。

    医疗安全:选择正规机构进行宫腔、盆腹腔操作,术后遵医嘱服用抗生素。  

2. 二级预防(早诊早治):  

    有症状或高危因素者:及时就诊检查,规范使用抗生素。

    性伴侣同治:避免交叉感染,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  

3. 三级预防(减少后遗症):  

    慢性盆腔痛管理:结合药物(抗炎镇痛)、物理治疗(热敷、针灸)及心理疏导;  

    不孕干预:根据输卵管堵塞程度选择通液术、腹腔镜手术或辅助生殖技术。  

治疗:规范用药是核心,需要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90%可治愈,主要为抗生药物治疗,疗程要足,遵嘱用药。  

中医辅助:应用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等药物,减少慢性盆腔痛后遗症发生。

手术指征:输卵管脓肿破裂、反复发作或药物无效者,需腹腔镜清除病灶;  

康复:生活方式重塑  

营养支持:增加优质蛋白(鱼、蛋、豆类)及维生素C摄入,促进炎症修复;  

运动处方:每日30分钟凯格尔运动,改善盆腔血液循环;  

心理调适:慢性疼痛患者可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缓解焦虑情绪。  

四、这些误区,正在伤害你的健康! 

误区1:“没有性生活就不会得盆腔炎”  

    真相:产后感染、宫腔操作或邻近器官炎症均可引发,与性行为无关。  

误区2:“症状消失就可以停药”  

    真相:急性期需足疗程用药,擅自停药易导致耐药菌滋生,复发率可高达50%。  

误区3:“过度清洗阴道更卫生”  

    真相:阴道有自净功能,频繁冲洗会破坏菌群平衡,反而增加感染风险。  

误区4:“慢性盆腔炎无法治愈”  

    真相:通过规范治疗,大多数患者疼痛可缓解,生育功能部分恢复。  

五、结语: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盆腔健康,是女性绽放幸福笑容的根基,是孕育生命、享受生活的关键保障。从此时此刻起,主动翻开科学知识之书,汲取健康养分;将妇科检查纳入年度计划,为身体筑牢防线;远离高危行为,拒绝病菌侵袭;一旦身体发出“警报”,第一时间就医问诊。防治结合,双管齐下,才能让健康之树常青。让我们携手守护这片“生命花园”,让健康与美丽一路同行,共赴美好人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