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这一无声的“健康杀手”,正严重威胁着众多人的生命健康。长期处于高血压状态,会对心脏、大脑、肾脏和血管造成损伤,极大地增加脑卒中、冠心病等严重疾病的发病风险。合理选用降压药是控制血压、预防并发症的关键所在。下面,我们就来深入探讨高血压患者应如何挑选合适的降压药。
一、认识高血压
在未服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三次测量,若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即可诊断为高血压。依据血压升高程度,高血压分为三级:轻度(收缩压140-159mmHg或舒张压90-99mmHg)、中度(收缩压160- 179mmHg或舒张压100-109mmHg)、重度(收缩压≥180mmHg或舒张压≥110mmHg)。血压若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会加重心脏负担,引发冠心病、心力衰竭;损伤脑血管,导致脑出血、脑梗死;破坏肾脏血管,造成肾功能衰竭。
二、常见降压药类型及作用机制
1.钙通道阻滞剂(CCB):像硝苯地平、氨氯地平,它们通过阻止钙离子进入血管平滑肌细胞,让血管扩张,降低外周血管阻力,进而降低血压。这类药适合老年高血压患者和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尤其是高盐饮食、肥胖的患者。
2.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ACEI适用于伴左心室肥厚(LVH)、慢性心力衰竭、慢性冠心病、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不全、慢性肾脏病(CKD)、蛋白尿的患者。它与利尿剂合用,有助于缺血性脑卒中的二级预防。常见不良反应是干咳,多在用药初期出现,症状轻者可继续服药,无法耐受者可改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其他不良反应还有低血压、皮疹。CKD患者长期用ACEI或ARB可能导致血钾升高,需定期监测血钾和血肌酐水平。双侧肾动脉重度狭窄、高钾血症及妊娠妇女禁用。
3.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如氯沙坦、缬沙坦,作用和ACEI相似,通过阻断血管紧张素Ⅱ与受体结合来降压。适用于不能耐受ACEI干咳副作用的患者,对心、肾等器官也有保护作用。
4.利尿剂:常用的氢氯噻嗪、吲达帕胺,通过促使肾脏排出多余的水和钠,减少血容量来降低血压。老年高血压患者、盐敏感性高血压患者使用效果显著。
5.β受体阻滞剂:例如美托洛尔、阿替洛尔,能减慢心率、降低心肌收缩力,减少心脏输出量,实现降压。适合合并冠心病、心力衰竭且心率较快的高血压患者。
6.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MRA):部分高血压患者发病机制与醛固酮相对过量有关,且和难治性高血压相关。可将螺内酯作为四线药物治疗,疗效优于α和β受体阻滞剂。不能耐受螺内酯者可选择依普利酮。非奈利酮可有效降低CKD合并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在高钾血症方面比螺内酯更安全。
7.血管紧张素受体 - 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抑制脑啡肽酶对利钠肽的降解,发挥利尿、利钠、扩血管及抗交感神经的作用,其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作用可避免脑啡肽酶被抑制后对肾素 - 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代偿激活,协同降压。沙库巴曲缬沙坦是首个获批原发性高血压适应证的ARNI类药物。在轻中度高血压患者中,与奥美沙坦相比,沙库巴曲阿利沙坦在诊室血压及24小时、白天和夜间的收缩压/舒张压降幅更大,且有明显剂量依赖性。ARNI可与CCB、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联用,但不能与ACEI、ARB(相同成分的ARB除外)、阿利吉仑联用。ARNI可能导致血管性水肿、低血压、肾功能损害、高钾血症。重度肾功能损害[eGFR<30 mL/(min·1.73m?)]、肾动脉狭窄及中度肝功能损害者慎用,妊娠者禁用。
三、降压药选择原则
选药要遵循个体化。从年龄看,老年人适合长效CCB和利尿剂;年轻人若因交感神经兴奋致血压升高,β受体阻滞剂可能更合适。性别上,女性孕期要避免使用ACEI和ARB。血压水平也影响选药,轻度高血压可先尝试单药治疗,中重度高血压可能需联合用药。
同时,合并疾病是重要参考,如合并糖尿病,ACEI或ARB是首选;合并冠心病,β受体阻滞剂和CCB较合适。长效药物一天服一次,能让血压控制更平稳,减少波动风险,选药时应优先考虑。单药治疗效果不好时,可联合用药,常见组合有CCB + ACEI/ARB、CCB + 利尿剂、ACEI/ARB + 利尿剂等,联合用药能增强降压效果,减少单一药物剂量过大带来的副作用。
总之高血压并不可怕,只要科学选择降压药,坚持规范治疗,就能有效控制血压,远离并发症。希望每位高血压患者都能重视起来,积极治疗,拥抱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