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07月25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过敏性结膜炎患者的春季护眼指南 - 数字报刊系统 过敏性结膜炎患者的春季护眼指南 糖尿病足护理,日常细节别忽视 房颤患者的日常心跳管理 扁桃体爱闹脾气 日常预防有门道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过敏性结膜炎患者的春季护眼指南

作者:恭城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 陈代芬

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却也是过敏性结膜炎的高发期。花粉、柳絮、尘螨等过敏原在空气中弥漫,极易引发眼部过敏反应。接下来的文章将从疾病原理、症状识别、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法四个维度,为读者提供一份实用的春季护眼指南。

一、疾病原理:过敏原如何引发眼部炎症?

过敏性结膜炎是结膜对外界变应原产生的超敏反应,涉及Ⅰ型(速发型)和Ⅳ型(迟发型)变态反应。春季高发的类型以Ⅰ型为主,常见诱因包括:

1.花粉与柳絮:树木花粉(如桦树、柏树)和草本植物花粉是主要过敏原,春季空气湿度增加使花粉颗粒更易附着于眼表。

2.尘螨与真菌:室内潮湿环境易滋生尘螨,床单、被罩、窗帘等织物是尘螨的温床。

3.动物皮屑:宠物换毛期,猫狗皮屑中的蛋白质可能成为致敏原。

4.环境污染物:工业废气、汽车尾气中的颗粒物可破坏眼表屏障功能,增加过敏风险。

当过敏原接触眼表时,免疫系统释放组胺、白三烯等炎症介质,导致结膜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进而引发眼痒、流泪、充血等症状。

二、症状识别:如何区分过敏性结膜炎与其他眼病?

? 过敏性结膜炎的典型症状包括:

1.眼痒:几乎所有患者均有此症状,春季角结膜炎患者尤为明显。

2.结膜充血:眼白部分微红,可能伴随结膜水肿。

3.分泌物增多:多为透明黏液性分泌物,与细菌性结膜炎的脓性分泌物不同。

4.流泪与畏光:部分患者因角膜上皮损伤出现畏光症状。

? 需警惕的特殊情况:

视力下降:春季角结膜炎、异位性角结膜炎可能累及角膜,导致视力模糊。

结膜纤维化:异位性角结膜炎患者可能出现结膜瘢痕,需长期随访。

? 与其他眼病的鉴别:

细菌性结膜炎:分泌物为脓性,伴眼痛、异物感,具有传染性。

病毒性角膜炎:多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伴眼痛、畏光、视力下降,需抗病毒治疗。

干眼症:表现为眼干、异物感,无眼痒症状,与过敏无关。

三、预防措施:如何有效降低过敏风险?

1.减少过敏原暴露

外出防护:佩戴密封性好的护目镜或防花粉眼镜,必要时佩戴口罩。过敏体质者可在踏青前1-2周使用抗过敏滴眼液。

居家清洁:定期更换床单、被罩,使用除螨仪清理织物;保持室内通风,使用空气净化器;避免在室内养宠物。

隐形眼镜管理:春季减少佩戴时间,选择日抛型产品,佩戴不超过6小时;摘戴前彻底清洁双手。

2.眼部日常护理

勤洗手:避免用手揉眼,防止将过敏原带入眼内。

眼部清洁:归家后用人工泪液冲洗结膜囊,减少过敏原滞留。

环境湿度控制:使用加湿器保持室内湿度在40%-60%,避免空气过于干燥。

3.饮食与生活习惯

营养补充:多吃富含维生素A、叶黄素的食物(如胡萝卜、菠菜、深海鱼类),增强眼表抵抗力。

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增强免疫力。

户外活动:每天进行2小时户外活动(如放风筝、乒乓球),但需避开正午强紫外线时段。

四、治疗方法:如何科学应对过敏性结膜炎?

过敏性结膜炎发作,科学治疗很关键。

药物治疗方面,抗组胺药如盐酸左卡巴斯汀滴眼液,可快速缓解眼痒、充血;肥大细胞稳定剂如色甘酸钠滴眼液,提前使用预防效果佳;糖皮质激素如氟米龙滴眼液,用于严重病例,但须遵医嘱,避免长期使用引发白内障等并发症;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双氯芬酸钠滴眼液,能减轻炎症、减少激素用量;免疫抑制剂如环孢霉素A滴眼液,适用于难治性病例。

物理治疗上,冷敷用冷毛巾或冰袋敷眼,每次10 - 15分钟,每日多次,可收缩血管、减轻瘙痒;频繁使用不含防腐剂的人工泪液,能稀释过敏原、缓解干涩。

脱敏治疗原理是逐步增加过敏原剂量让机体耐受,适用于过敏原明确且症状反复者,需专业医生指导,周期通常3 - 5年。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如视力下降、眼痛剧烈,应立即就医,还可通过检测明确过敏原以便预防

五、特殊人群护眼提示

儿童:避免揉眼,防止角膜划伤;家长需定期清洁儿童玩具和床上用品。

孕妇:避免使用糖皮质激素类眼药水,优先选择抗组胺药或肥大细胞稳定剂。

高度近视者:避免剧烈运动(如蹦极、过山车),防止视网膜脱离。

慢性病患者:如糖尿病、高血压患者,需定期检查眼底,预防并发症。

总之,春季是过敏性结膜炎的高发季节,通过了解发病机制、掌握科学治疗方法和日常防护措施,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特殊人群做好针对性防护,我们就能有效预防和应对过敏性结膜炎,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让双眼保持明亮与舒适。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