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07月18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糖尿病患者如何科学运动? - 数字报刊系统 心脏瓣膜病日常防护清单 食源性疾病的常见症状 靶向药精准出击,肺癌患者的新希望 糖尿病患者如何科学运动?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糖尿病患者如何科学运动?

作者: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 何惠玲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全球患病人数逐年上升。科学合理的运动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帮助控制血糖,还能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强体质。然而,许多糖尿病患者对如何正确运动存在疑问:应该选择哪些运动?运动强度如何把握?运动前后需要注意什么?

运动为何成为糖尿病患者的“天然盟友”?

1.血糖调控的“双引擎”

运动时,肌肉通过糖酵解和有氧氧化直接消耗血糖,同时增强胰岛素受体活性。研究显示,规律运动可使胰岛素敏感性提升30%-50%,尤其餐后1小时运动可降低血糖峰值20%-30%。

2.代谢重塑的“多米诺效应”

运动促进脂肪分解,减少肝脏和肌肉中的脂质沉积,缓解胰岛素抵抗。抗阻训练还能增加肌肉量,而肌肉组织每增加1千克,每日可额外消耗50千卡热量。

3.并发症的“防火墙”

有氧运动可降低高血压风险,改善血脂谱;抗阻训练增强骨密度,预防骨质疏松;平衡训练降低跌倒风险,尤其适合合并神经病变的患者。

糖尿病患者的运动“处方笺”

1.运动类型:有氧+抗阻的“黄金组合”

有氧运动:快走、游泳、骑行、太极拳等低冲击运动。推荐每日30分钟快走,速度以能持续对话为宜,每周5次。

抗阻训练:弹力带、哑铃、自重训练(如深蹲、平板支撑)。每周2-3次,每次8-12个动作,每个动作2-3组,重点锻炼大肌群。

传统运动:24式简化太极拳每日15分钟,可降低皮质醇水平,改善自主神经功能。

2.运动强度:心率与感知的“双重标尺”

心率控制:最大心率=220-年龄,中等强度运动时心率应达到最大心率的50%-70%。例如,50岁患者运动时心率应保持在85-119次/分钟。

感知评估:采用“谈话测试”:运动时能正常说话但不能唱歌,说明强度适中;若呼吸急促无法连贯说话,则需降低强度。

3.运动时间:餐后1小时的“黄金窗口”

避免空腹运动,以防低血糖。餐后1小时血糖水平较高,此时运动可有效消耗血糖,同时减少胃肠不适。单次运动时间建议30-60分钟,包括5-10分钟热身和放松。若时间有限,可拆分为3次10分钟短时运动。

4.运动频率:规律性的“生物钟效应”

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75分钟高强度运动,搭配2-3次抗阻训练。避免运动间歇超过3天,否则效果会衰减。

特殊人群的运动“安全指南”

特殊人群在运动时需格外注意安全。对于合并视网膜病变者,要避免跳绳、倒立这类易引发剧烈震动和头部低垂的动作,防止视网膜脱落,可选择游泳、骑行等低冲击运动,水温维持在28 - 32℃,且运动时需有人陪护。合并神经病变者要每日检查足部,穿透气棉袜和缓冲运动鞋,避免赤脚,推荐水中运动或单脚站立等平衡训练增强本体感觉。老年糖尿病患者运动前要评估心肺功能,别做高强度间歇训练,可选择八段锦、散步等低强度运动,每次20 - 30分钟,每日2次。

运动中的“隐形风险”与应对

1.低血糖的“红色警报”

运动前血糖<5.5mmol/L时,需补充15克碳水化合物(如半片面包)。随身携带葡萄糖片、水果糖,出现头晕、出汗时立即食用。

2.运动损伤的“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运动前动态拉伸5-10分钟,重点活动踝关节、膝关节。

二级预防:使用护具(如护膝、护踝),避免在硬质地面上长时间运动。

三级预防:运动后冰敷关节15分钟,若疼痛持续24小时以上需就医。

3.血糖监测的“四时法则”

运动前、中、后各测一次血糖,若运动超过1小时,每30分钟加测一次。记录运动类型、强度、时长及血糖变化,为后续调整提供依据。

运动与药物的“协同效应”

1.药物调整的“时间窗”

使用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的患者,运动前需减少药量或增加碳水化合物摄入。

运动后若血糖<4.0mmol/L,需补充10-15克碳水化合物,并推迟下次用药时间。

2.药物与运动的“互补机制”

二甲双胍通过抑制肝糖输出降低空腹血糖,运动则主要改善餐后血糖,二者协同可全面控制血糖。SGLT-2抑制剂增加尿糖排泄,运动时需注意补充水分,预防脱水。

总之,糖尿病管理是一场持久战,而运动是最具性价比的“武器”。从每日30分钟快走到每周2次抗阻训练,从餐后血糖监测到运动损伤预防,科学运动需要专业指导与个体化调整。记住:没有不适合运动的糖尿病患者,只有未找到合适方案的患者。从今天开始,让运动成为生活的“默认设置”,用行动改写糖尿病的结局。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