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07月18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靶向药精准出击,肺癌患者的新希望 - 数字报刊系统 心脏瓣膜病日常防护清单 食源性疾病的常见症状 靶向药精准出击,肺癌患者的新希望 糖尿病患者如何科学运动?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靶向药精准出击,肺癌患者的新希望

作者:贵港市人民医院 蒙锦祥

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首位的恶性肿瘤,很多人一听到肺癌就觉得希望渺茫。但随着医学的进步,靶向药的出现让肺癌治疗进入了精准时代。与传统化疗相比,靶向药就像一把精准的 “钥匙”,能直击癌细胞的 “命门”,给患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治疗新选择。今天,我们就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讲肺癌靶向药到底是怎么回事,普通人该如何了解和应对。

什么是肺癌靶向药?

简单说,靶向药是专门针对肺癌细胞上特定靶点的药物。我们可以把肺癌细胞比作带有特殊标记的 “坏人”,而靶向药就像带着导航的导弹,能精准找到这些 “坏人” 并消灭它们,对周围正常细胞的伤害很小。

这和传统化疗有本质区别:化疗就像 “地毯式轰炸”,不管是癌细胞还是正常细胞,只要是快速分裂的细胞都会受到攻击,所以会出现恶心、呕吐、脱发等明显副作用;而靶向药只盯着癌细胞的 “靶点” 下手,副作用更轻,患者生活质量更高。

它的作用原理也不复杂:肺癌细胞的生长离不开一些关键的 “信号通路”,就像它们的 “营养通道”。靶向药能堵住这些通道,或者破坏癌细胞赖以生存的特定蛋白质,让癌细胞无法生长甚至死亡。比如常见的 EGFR 靶向药,就是针对肺癌细胞上过度活跃的 EGFR 蛋白,阻止它传递生长信号。

哪些患者适合用靶向药?

不是所有肺癌患者都能用靶向药,关键要看癌细胞有没有 “靶点”—— 这就需要做基因检测。就像配钥匙要先看锁孔,用靶向药前必须通过基因检测找到癌细胞上的 “靶点”,只有匹配上了,药物才能发挥作用。

目前临床最常见的靶点有EGFR突变、ALK融合、ROS1融合等。比如我国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约 30%-40% 存在 EGFR 突变,这类患者用对应的 EGFR 靶向药效果很好;还有5%-7%的患者有 ALK 融合,适合用 ALK 抑制剂。

如果基因检测没找到靶点,也不用灰心,医生会根据病情推荐化疗、放疗、免疫治疗等其他方案,同样能控制病情。

靶向药的使用流程

确诊肺癌后,医生通常会建议先做基因检测。检测样本一般来自活检取的肿瘤组织,或者血液(血液检测更方便,适合无法取组织的患者),一周左右就能出结果。拿到检测报告后,医生会根据靶点类型推荐合适的靶向药。比如 EGFR 突变推荐吉非替尼、奥希替尼等;ALK 融合推荐克唑替尼、阿来替尼等。这些药大多是口服的,每天固定时间吃,不用住院,很方便。

靶向药的效果和优势

从临床来看,靶向药对有靶点的患者效果很明显:不少患者用药后肿瘤会缩小,咳嗽、胸闷等症状减轻,甚至能恢复正常生活。比如 EGFR 突变患者用靶向药,肿瘤控制率能达到 70%-80%,中位生存期比化疗延长不少。

它的优势很突出:一是副作用轻,常见的可能是皮疹、腹泻,很少出现化疗那样严重的恶心呕吐或骨髓抑制;二是使用方便,口服给药,患者可以在家治疗,不用频繁跑医院;三是能长期控制病情,只要药物有效,患者可以像慢性病一样管理肺癌。

使用靶向药的注意事项

首先,必须严格遵医嘱吃药,不能自己加量、减量或停药。哪怕症状好转了,也得按疗程吃,否则可能导致耐药,影响后续治疗。

其次,要注意副作用的处理。比如出现轻微皮疹,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抓挠即可;腹泻时少吃油腻食物,遵医嘱吃点止泻药。但如果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高烧等,要立即就医。

另外,定期复查非常重要。一般用药 1-2 个月后要做 CT、血常规等检查,看看肿瘤有没有变化,药物有没有损伤肝肾功能。医生会根据复查结果调整方案。

还有一个关键问题是耐药 —— 就是药物慢慢失效了。这时候患者可能会出现症状加重,CT 显示肿瘤增大。一旦发现,要及时告诉医生,通过再次基因检测找到新靶点,换用其他靶向药或治疗方案。

给患者和家属的建议

靶向药是很好的治疗手段,但不是神药,要理性看待:它只对有靶点的患者有效,而且可能出现耐药,不能盲目依赖。患者要做的是配合医生:按时吃药、定期复查、出现不适及时沟通。保持规律的作息和清淡的饮食,适当运动,好的心态对治疗也很有帮助。家属要多关注患者的用药情况,比如提醒吃药、观察有没有副作用,同时多陪伴鼓励,帮助他们建立信心。

记住,肺癌现在是可控的慢性病,科学治疗就能争取好的生活质量。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