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07月11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尿路感染与微生物的攻防战 - 数字报刊系统 轻松搞定阑尾炎术后护理 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如何轻松呼吸 尿路感染与微生物的攻防战 麻醉并非“一醉方休”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尿路感染与微生物的攻防战

作者:北流市人民医院 黄江义

在人体生理系统中,泌尿系统像精密 “废水处理通道”,负责过滤血液、排代谢废物,却易受微生物侵扰引发尿路感染。它是常见感染病,女性一生中,约 50%-60%成年女性大概率至少患一次尿路感染,老年群体发病率也高,了解其与微生物攻防战对防治很关键。

微生物的 “入侵策略”

微生物引发尿路感染需突破泌尿系统防线,其中大肠杆菌是最常见致病菌(约占80%左右)。它们通常寄生于肠道,当卫生不佳、免疫力低下或尿道结构异常时,会通过尿道 “逆流” 进入膀胱。
    大肠杆菌的菌毛如同 “生物胶水”,能黏附于尿道和膀胱上皮细胞受体,避免被尿液冲走;部分细菌还分泌毒素破坏细胞结构,为入侵铺路。
其他致病菌如变形杆菌、克雷伯菌、葡萄球菌也各有 “手段”:变形杆菌可分解尿素产生氨,碱化尿液以破坏酸性抗菌环境,利于自身繁殖。这些微生物通过多样策略突破防御,引发尿路感染。

人体的 “防御体系”

尽管微生物具备多种致病手段,人体也建立了严密的防御机制:

物理与化学屏障:尿流冲刷,正常排尿可机械性清除大部分入侵微生物;尿液酸性环境(pH 4.5-5.5)时可以抑制多数细菌生长。人体自身的免疫屏障(如防御素),由尿路上皮分泌,直接杀伤病原体。

免疫防御:先天免疫,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可迅速募集至感染部位,主动识别,吞噬病原体。适应性免疫,B细胞分泌IgA抗体,阻止细菌黏附;T细胞介导细胞免疫,清除细胞内病原体。

共生菌群的竞争:正常尿道菌群(如乳酸杆菌等)可通过占位效应和产酸抑制致病菌定植。

攻防双方的 “持久对抗”

在尿路感染的发展过程中,微生物与人体防御系统展开了激烈的持久对抗。当微生物成功突破初始防御,在膀胱内大量繁殖时,便会引发膀胱炎,患者会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如果此时人体防御系统能够及时反应并有效控制感染,病情可能得到缓解。然而,若细菌进一步向上蔓延,突破输尿管的抗反流机制,进入肾脏,就可能引发肾盂肾炎,导致发热、腰痛等更为严重的症状。

部分微生物在对抗过程中还会进化出特殊的生存策略。例如,一些致病菌能够形成生物膜,这是一种由细菌及其分泌的胞外多糖等物质组成的复杂结构。生物膜可以保护细菌免受抗菌药物和免疫细胞的攻击,使感染更加难以清除。同时,微生物还可能通过基因突变,产生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进一步增加治疗难度。

实验室的 “侦察兵角色”

在这场 “攻防战” 中,医学检验科扮演着至关重要的 “侦察兵” 角色。当患者出现尿路感染症状就医时,医学检验科医技工作人员会通过尿液检测来确定是否存在感染以及感染的病原菌。最常用的检测方法是尿液常规检查和尿培养。

尿液常规检查可以检测尿液中的白细胞、红细胞、细菌数量等指标。白细胞数量增多通常提示存在炎症反应,而细菌数量超标则可能意味着感染。但尿液常规检查只是初步判断是否存在感染,无法明确具体的病原菌。这时就需要进行中段尿培养,将尿液样本接种在特殊的培养基上,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使细菌生长繁殖。通过观察菌落的形态、颜色等特征,以及进一步的生化试验和分子生物学检测,可以准确鉴定出病原菌的种类,并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为临床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治疗与预防:助力人体 “反败为胜”

一旦明确诊断,治疗的关键在于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帮助人体 “反败为胜”。医生会根据尿培养和药敏试验的结果,选择能够针对性杀灭病原菌的药物。同时,患者需要足量、足疗程用药,以彻底清除细菌,避免感染复发。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还应注意增加饮水量,通过尿液的冲刷作用辅助治疗。

预防在这场 “攻防战” 中同样重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第一道防线,女性生理结构方面,因其尿道短且靠近肛门,在排尿后应从前向后擦拭,避免将肛门周围的细菌带入尿道;性生活前后注意清洗,及时排尿。此外,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每天饮用 1500 - 2000 毫升水,能够增加尿液生成,强化尿液的冲刷作用。对于容易反复发作尿路感染的人群,如老年女性、糖尿病患者等,更应注意控制基础疾病,增强自身免疫力。

总之,尿路感染与微生物的“攻防战”是一场发生在人体内部的复杂斗争。了解双方的 “作战策略”,借助医学检测手段和科学的治疗预防措施,我们能够更好地保护泌尿系统健康,抵御微生物的入侵。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