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07月11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如何用艾灸暖宫驱寒调理痛经 - 数字报刊系统 儿童热性惊厥,家长急救处理要得当 糖尿病患者饮食,能不能吃甜食 如何用艾灸暖宫驱寒调理痛经 药品有效期藏着哪些小门道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如何用艾灸暖宫驱寒调理痛经

作者:河池市中医医院 吴秋星

每到经期就小腹冷痛难忍,热水袋敷不热,止痛药压不住?很多女性都被痛经折磨得苦不堪言。其实,中医里的艾灸疗法,就像是给子宫请了一位“私人暖炉”,通过简单操作就能有效缓解痛经。今天就手把手教你,如何用艾灸科学暖宫驱寒。

痛经反复发作?可能是子宫“着凉”了

不少女性都有这样的经历:经期小腹像被冰块包裹,痛感一阵接一阵,经血颜色发黑还带着血块,即便用热水袋捂着,手脚依然冰凉。其实,约80%的女性痛经都和“宫寒”有关。这里说的“宫寒”,可不是子宫真的结冰了,而是中医讲的“寒凝胞宫”——子宫阳气不足,气血运行不畅。  

常见表现:  

虚寒型:小腹绵绵冷痛,喜欢热敷和按压,月经量少、颜色淡  

实寒型:小腹剧烈刺痛,经血暗黑有血块,拒按  

不同类型的痛经,艾灸方法也有区别。但无论哪种,艾灸都能通过温热和药力,帮子宫驱散寒气。

小小艾条,为何能赶走痛经

像给子宫“通暖气”  

点燃的艾条靠近穴位,就像给身体打开了“暖气开关”。艾绒燃烧产生的热量,能温通子宫周围的经络,比如任脉、肾经。经络通畅了,气血运行起来更顺畅,寒气自然就消散了。  

艾叶的神奇药效  

艾叶是天然的“驱寒高手”,它性温、味苦,能入肝脾肾经,有散寒止痛、温经止血的功效。现代研究发现,艾叶里的挥发油成分,还能抑制炎症反应,缓解子宫肌肉痉挛,从根源上减轻疼痛。  

给身体“充阳气”  

中医常说“寒者热之”,艾灸能给子宫补充阳气,推动气血正常运行。尤其适合平时容易疲劳、怕冷、手脚冰凉的女性,用艾灸给身体“充充电”,再合适不过。

艾灸怎么操作?手把手教你

找准穴位是关键

关元穴:在下腹部,肚脐往下量4横指的位置。这个穴位能温补肾阳、调理冲任,是暖宫的“主力军”,艾灸时可重点灸,灸到皮肤微微发红即可。  

气海穴:肚脐往下量2横指,补气养血、温煦胞宫的效果特别好,常和关元穴搭配使用。  

子宫穴:肚脐往下量4横指,再往两侧旁开3寸(约4指宽)。痛经发作时,加强灸这个穴位,能直接作用于子宫,快速止痛。  

三阴交:小腿内侧,内踝尖往上量4横指。这个穴位能调和肝脾肾,改善全身气血循环,适合日常保健,经期也可以轻轻灸。

选对工具和材料

选对艾灸工具和材料很关键:艾条推荐直径1.8-2cm的纯陈艾条(存放3年以上),杂质少、火力温和,避免用含化学药物的艾条刺激皮肤。辅助工具中,手持艾条适合精准灸穴位,需自行掌握距离和时间;艾灸盒适合灸整个小腹,适合新手,能解放双手。

具体操作步骤

日常保健(非经期):选关元穴、气海穴、三阴交,每穴灸10-15分钟(温热不烫),每周2-3次,坚持2-3个月经周期。  

痛经发作时:重点灸子宫穴、关元穴,每穴15-20分钟,边灸边顺时针揉腹;若经血暗黑有血块,加灸血海穴(屈膝,髌骨内上缘上2寸)活血化淤。

不同体质,艾灸方法大不同

虚寒型痛经(最适宜):经期小腹冷痛、喜热敷,经血淡稀量少。灸后喝生姜红枣茶(生姜2片+红枣3颗煮10分钟),驱寒效果更佳。  

实寒型痛经(需谨慎):小腹剧痛、经血暗黑有血块。先以艾叶+红花各10g煮水泡脚通气血,再短灸关元穴(5-8分钟),避免灸血海穴加重淤血。  

混合型体质(寒+淤+虚):建议先经中医师辨证,也可配合耳穴贴压(贴子宫穴、内分泌穴)强化调理效果。

安全第一!这些红线千万别碰

艾灸需注意禁忌与护理:  

禁止艾灸的情况:月经量多女性、孕期女性(尤其腰腹)、急性炎症(如盆腔炎)发作期禁用。  

防烫伤要点:艾条距皮肤3-5cm,以微红外度;老人、儿童需家人协助,随时确认感受;小水泡(<1cm)保持干燥,大水泡需无菌处理防感染。  

灸后护理:2小时内避风寒、冷水,当天不洗澡(可温水擦身),多喝温水代谢寒湿。  

不适合人群:阴虚体质(口干、手足心热等)、严重心脑血管病患者、皮肤过敏或瘢痕体质者。

日常配合,暖宫效果更持久

经前1周每天1杯红糖姜枣茶;日常多吃羊肉、桂圆等温性食物,少食冷饮、生鱼片等寒凉品。非经期按揉关元穴、气海穴各100次(至酸胀);痛经时按揉三阴交穴3-5分钟(力度由轻到重)。经期禁穿露脐装、低腰裤,空调房用不超50℃暖水袋热敷小腹;日常佩戴棉质护腰带护腰腹。

艾灸调理痛经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虚寒体质的女性坚持2-3个月,常能明显缓解疼痛、改善经血状态。希望每位女性都能用科学方法,告别痛经烦恼,做个温暖健康的元气女神!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