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06月06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输血和献血,你了解多少? - 数字报刊系统 孤独症患者康复,耐心与理解是关键 输血和献血,你了解多少?  如何用中药疏肝预防心律失常 从助产士视角看侧切与撕裂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输血和献血,你了解多少?

作者: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 许瑞珺


在日常生活中,输血和献血是两个与我们息息相关的话题。输血作为医疗救治的重要手段,挽救了无数生命;而献血则是健康人自愿将自身血液捐献给需要救治患者的公益行为,体现了人间大爱。然而,对于输血和献血,很多人可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今天,我们就来深入了解一下这两个话题。

 

输血的基本知识

 

输血,简而言之,就是通过静脉将血液或血液成分输注给患者,对救治严重贫血、大出血、血液系统疾病等至关重要。想象一下,患者大量失血、生命垂危时,及时输血就如同注入生命活力,让其重获新生。

 

输血并非简单地将血液从供体输送到受体。它有着严格的种类划分,最早的是全血输血,即将供体的全血直接输注给受体。但随着医学进步,人们逐渐认识到成分输血的重要性。成分输血是将血液中的成分分离提纯,根据病情需要输注相应的血液成分,如红细胞、血小板、血浆等。这种方式提高了输血效果,减少了输血反应。

 

输血过程虽看似简单,却潜藏风险。输血前,医生需进行一系列准备,包括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以确保供体和受体血型匹配,血液相容。尽管准备严格,输血过程中仍可能出现发热、过敏、溶血等反应。轻者可能只是不适,重者可能危及生命。因此,医生需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及时处理问题。

 

对于患者而言,输血前需告知医生过敏史、用药史等,以便医生评估风险。输血时,患者需遵守无菌操作原则,确保安全。输血后,患者需注意休息,观察是否出现不适反应,并及时向医生报告。输血虽能救命,但也需谨慎对待。

 

献血的基本知识

 

献血,是健康人自愿将血液捐献给需要救治患者的一种公益行为,对拯救生命、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每天都有无数人因各种原因需要输血救治,而这些血液大多来源于我们的捐献。

 

那么,谁能成为献血者呢?一般来说,需要满足一些基本条件。年龄上,通常要求在18-55岁之间;体重上,男性一般不低于50公斤,女性不低于45公斤;健康状况方面,必须身体健康,无传染病和严重慢性疾病。当然,具体条件可能因地区和献血机构而异。

 

献血过程其实并不复杂。首先,献血者需填写一份登记表,提供基本信息和健康状况。然后,医生会进行简单的体检和化验,确保献血者符合条件。接下来,就是献血环节了。献血者躺在舒适的椅子上,医生用专业设备从手臂上抽取一定量的血液。整个过程通常只需几分钟到十几分钟。献血后,献血者需在现场休息一段时间,确保无不适反应后方可离开。

 

献血不仅对社会有益,对献血者自身也有好处。它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液粘稠度,有助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同时,献血还能刺激骨髓的造血功能,增强身体免疫力。当然,献血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以确保献血者的安全和健康。

 

献血前后,献血者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状态。献血前要避免熬夜、劳累、饮酒等不良行为。献血后要注意休息、补充营养,避免剧烈运动,这样有助于身体更快恢复。献血是一种爱心传递,也是社会责任的体现,值得我们积极参与和支持。

输血与献血的误区与澄清

 

在关于输血和献血的话题中,存在着一些常见的误区。比如,有些人认为献血会伤身体,其实这是一种误解。适量献血不仅不会伤身体,反而有益健康。因为献血后,身体会刺激骨髓加速造血,以补充失去的血液成分。这样反而有助于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

 

还有些人认为输血越多越好,这也是一种错误的观念。输血虽然可以挽救生命,但并非越多越好。因为输血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如输血反应、感染等。因此,医生在决定输血时,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来综合考虑,确保输血的安全和有效。

 

另外,有些人担心献血会影响自己的身体健康或者工作生活。其实,这种担心也是不必要的。献血只是一种短暂的生理过程,对身体的影响非常小。而且,献血机构也会为献血者提供必要的休息和营养补给,确保献血者的身体健康。

 

结论

 

总之,输血和献血是两个与我们息息相关的话题。了解输血和献血的基本知识和注意事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同时,我们也应该积极呼吁社会各界关注输血和献血事业,鼓励更多人参与献血,共同为拯救生命贡献力量。让我们携手共进,用爱心和行动诠释人间大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