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卧室里传来如雷的鼾声,有人觉得这是“睡得香”的证明,还有人习以为常。但你知道吗?看似普通的打鼾,很可能暗藏健康危机。今天就带大家了解打鼾究竟是怎么回事,以及发现问题后应该如何科学应对。
先搞懂:打鼾是怎么回事?
简单来说,打鼾就是睡觉时呼吸气流冲击咽喉部位松弛的软组织,产生振动发出的声音。这就好比水管里水流不畅时,会发出“咕噜咕噜”的响声。数据显示,大约一半的成年人偶尔会打鼾,而20%的人会频繁打鼾,其中约半数可能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这种疾病会导致睡眠中反复出现呼吸暂停,不仅影响睡眠质量,还会对全身健康造成威胁。
警惕!哪些打鼾属于“危险信号”?
不是所有的打鼾都正常,当出现以下情况时,一定要引起重视,及时就医!
1. 鼾声特点
如果鼾声忽高忽低,中间还会突然“没声音”,呼吸暂停超过10秒,就像卡住了一样,这是非常危险的信号。鼾声大到隔着房门都能听见,甚至像打雷一样,也需要警惕。
2. 白天症状
白天总是极度嗜睡,开车、开会、看电视时都能睡着,每天早晨起床后,经常感到头痛、口干,记忆力也明显下降,工作和学习效率变低。
3. 伴随疾病
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但血压、血糖、心脏指标总是控制不好,很可能与睡眠呼吸问题有关。夜间频繁起夜,性功能也出现减退,这些都可能是睡眠呼吸障碍导致的。
打鼾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打鼾并非无缘无故,很多生活习惯和身体问题都可能是罪魁祸首,不妨先对照自查:
(一)生活习惯
1.肥胖:肥胖人群脖子通常比较粗短,颈部堆积的脂肪会挤压气道,使呼吸通道变窄,增加打鼾概率。
2.不良生活方式:长期酗酒、吸烟会使咽喉肌肉变得松弛;睡前吃得过饱、喜欢仰睡,容易导致舌根后坠,堵住气道。
(二)身体因素
1.鼻腔问题:鼻中隔偏曲、鼻息肉、过敏性鼻炎等,都会造成鼻腔通气不畅,迫使人们张口呼吸,引发打鼾。
2.咽喉问题:扁桃体肥大、腺样体残留、舌体肥大等,会直接阻塞气道,是打鼾的常见原因。
3.先天结构:有些人天生下颌后缩、小颌畸形,导致气道空间狭小,也容易出现打鼾。
发现打鼾问题,该怎么做?
发现自己或家人打鼾,别慌!根据不同情况,可参考以下处理方法:
1. 轻度打鼾(无呼吸暂停)
减肥:研究表明,体重下降5 - 10%,打鼾症状就能得到显著改善。可以通过合理饮食和规律运动,逐步减轻体重。
改变睡姿:尽量避免仰睡,侧睡能有效防止舌根后坠。可以在背部垫一个薄枕头,帮助保持侧睡姿势。
改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睡前3小时不进食,减少对咽喉的刺激。
解决鼻腔问题:每天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能缓解鼻炎症状,改善通气。过敏季节出门佩戴口罩,减少过敏原刺激。
2. 中重度打鼾(伴随呼吸暂停)
中重度打鼾伴呼吸暂停需立即就医,先通过多导睡眠监测(PSG)确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再查鼻腔、咽喉(如鼻中隔偏曲、扁桃体肥大)。治疗需对症:结构异常者手术(鼻息肉、儿童扁桃体肥大);肥胖者减重+用CPAP;下颌后缩者用矫正器或手术。早治可防心脑血管并发症。
睡眠呼吸暂停(OSA)的危害有多大?
长期忽视睡眠呼吸暂停,就像在身体里埋下一颗“定时炸弹”,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疾病:
1.心脑血管风险:睡眠中反复缺氧会导致血压升高、心脏负担加重,高血压、冠心病、脑梗死的发病率比正常人增加2 - 3倍。
2.代谢问题:影响身体正常代谢,增加患糖尿病、肥胖、高血脂的风险。
3.其他危害:白天嗜睡会让人反应变慢,大大增加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对于儿童来说,腺样体肥大导致的缺氧,还会影响生长发育和智力发展。
如何预防打鼾和睡眠呼吸问题?
防患于未然,从日常生活做起,坚持做好这4件事:
1. 控制体重:保持健康的体重指数(BMI),将其控制在18.5 - 24之间(计算公式:体重kg/身高m?)。
2. 改善睡眠环境:保持卧室安静、黑暗,睡前避免使用手机、电脑,减少蓝光对睡眠的干扰。
3. 定期监测:家人要留意身边人打鼾时是否有呼吸暂停;40岁以上、肥胖、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群,每年最好做一次睡眠监测。
4. 儿童打鼾早干预:2岁以上的儿童如果频繁打鼾,要警惕腺样体肥大,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
综上所述,打鼾不是小问题,它可能是身体健康发出的“求救信号”。无论是偶尔打鼾,还是频繁打鼾,都应该引起重视。从今天开始,行动起来,必要时及时就医检查,守护自己和家人的睡眠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