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06月27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疝气不治会怎么样?可别小看它 - 数字报刊系统 牙结石是什么?如何有效去除? 胆囊炎手术后的康复注意事项 疝气不治会怎么样?可别小看它 牙龈出血,试试这些清洁妙招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疝气不治会怎么样?可别小看它

作者: 来宾市兴宾区人民医院 陆少念


张大爷常在菜市场卖菜,最近总感觉下腹坠胀,站立时还会鼓出个鸡蛋大小的包块,休息后又消失,他以为是累着了没在意。直到某天包块卡住无法回纳,疼得冷汗直流,被紧急送往医院才确诊为腹股沟疝,此时已出现嵌顿,险些造成肠坏死。这类因忽视疝气酿成大祸的案例,在临床中并不少见。那么,究竟什么是疝气?放任不管又会有哪些严重后果?

 

认识疝气

 

从医学角度讲,疝气是指体内的脏器或组织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人体腹腔内的小肠、网膜等组织,会在腹压升高时(如咳嗽、用力排便),通过腹壁薄弱区域突出体表,形成可复性肿块。根据突出位置不同,常见类型包括腹股沟疝、脐疝、切口疝等,其中成人以腹股沟疝发病率最高,值得注意的是,先天性疝气多因胚胎发育过程中鞘状突未闭合引起,常见于婴幼儿;而后天性疝气则与年龄增长导致的肌肉萎缩、腹部手术史、长期慢性疾病等因素密切相关。

 

不可忽视的早期症状

 

疝气发病初期,患者最直观的感受是体表出现肿块。站立、咳嗽或用力时,腹股沟区或肚脐周围会出现柔软的包块,部分患者平躺或用手轻推即可回纳;同时伴随局部坠胀感、隐痛,尤其在长时间行走、劳动后症状加重。部分患者还会出现消化系统症状,如腹胀、腹痛、便秘等,这是因为突出的肠管影响了正常蠕动。

需要注意的是,婴幼儿疝气可能表现为哭闹不止、拒食,家长发现腹股沟或阴囊部位有肿块时需格外警惕。此外,老年患者可能因神经敏感性下降,对疼痛反应不明显,但仍会出现活动耐力下降、频繁腹胀等非典型症状。女性患者还可能出现股疝,表现为大腿根部内侧的小肿块,由于股环狭小,股疝更容易发生嵌顿,一旦发现应立即就医。

 

拖延治疗的严重后果

 

许多患者因早期症状轻微选择拖延,却不知这可能埋下致命隐患。根据《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23 年发表的一项多中心临床研究数据显示,嵌顿疝若超过6小时未处理,肠坏死发生率高达20%-30%。该研究纳入了全国20家三甲医院的 1200 例嵌顿疝患者,通过追踪观察发现,未能及时接受手术的患者,因肠管缺血坏死引发感染性休克,最终导致死亡的比例约为15%。即便未发生嵌顿,长期存在的疝气也会影响日常活动,患者无法正常运动、负重,生活质量显著下降。

国际外科领域权威期刊《Surgery》于2023年发布的系统性综述指出,长期拖延治疗的患者,手术中发现疝囊与周围组织严重粘连的比例超过40%。粘连不仅大幅增加手术分离难度,延长手术时间,还会显著提升术后复发风险。研究团队对全球5000例延迟治疗超过1年的疝气患者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这类患者术后1年内的复发率比及时治疗者高出2.3倍。

 

科学治疗,及时止损

 

目前,手术是根治疝气的唯一有效方法。对于1岁以内的婴幼儿,因其腹肌可随生长逐渐强壮,部分疝气有自愈可能,可先采取保守观察;成人疝气一旦确诊,建议尽早手术。手术方式主要分为传统开放手术和腹腔镜微创手术:传统手术通过疝囊高位结扎和修补加强腹壁,费用较低但切口较大、恢复时间较长;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的优势,尤其适用于复发性疝或双侧疝患者。

 

值得注意的是,若出现嵌顿疝等急症,无论患者年龄和身体状况,均需立即手术解除梗阻,挽救生命。术后康复同样关键,患者需遵循医嘱,避免过早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一般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1周可恢复轻度活动,传统手术患者则需2-3周。同时,使用补片修补的患者需注意预防感染,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定期复查确保补片位置正常。

 

日常预防,构筑健康防线

 

先应避免腹压长期升高,如戒烟以减少咳嗽、多摄入膳食纤维预防便秘、避免搬抬重物。其次,可通过游泳、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增强腹壁肌肉,需避免仰卧起坐等增加腹压的动作。老年人、肥胖者、慢性肺病患者等高危人群,需控制基础疾病,如肥胖者合理减重、咳嗽患者积极治疗原发病。

曾接受腹部手术者要注意切口护理,降低切口疝风险。日常可练习缩腹呼吸:平卧屈膝,手放腹部,吸气时隆起、呼气时收缩,每次10-15分钟,每日2-3次。重体力劳动者建议佩戴防护腰带,减少腹部压力集中。

 

疝气虽常见,但绝不是小毛病。从初期的体表肿块到可能致命的嵌顿风险,疾病发展往往悄无声息。如果发现身体出现可疑包块或不适,切勿抱有侥幸心理,应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就诊。守护健康,从重视身体发出的每一个信号开始。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