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闪了腰”的情况时有发生,这其实就是急性腰扭伤。它是骨科门诊常见的急症之一,多发于青壮年群体,不过老年人由于肌肉退化,同样需要格外警惕。下面,我们就来全面了解一下急性腰扭伤,以及该如何应对和预防。
什么是急性腰扭伤?
急性腰扭伤俗称“闪腰”,是腰部肌肉、韧带或筋膜因突然受力,比如弯腰提重物、转身过猛等,导致的拉伤或撕裂。从中医角度来看,“闪腰”属于“急性腰扭伤”范畴,也被称为“闪腰岔气”“腰痛猝发” 。其病因病机分为外因和内因:
1.外因:一是外力挫伤,突然扭转、弯腰、提重物时用力不当,会导致腰部筋肉、关节、经络受损;二是寒湿侵袭,腰部受风寒湿邪影响,局部气血凝滞,筋脉拘急,从而诱发疼痛。
2.内因:中医认为“腰为肾之府”,肝肾不足时,腰部失养,筋脉脆弱,稍受外力就容易损伤;而久坐少动或体质虚弱者,气血运行不畅,腰部筋肉僵硬,也很容易因轻微动作“闪腰”。
急性腰扭伤的常见原因与高危人群
一些动作容易引发急性腰扭伤,需要我们特别小心。比如弯腰搬重物时直接“弯腰不弯腿”,突然扭转身体(像打喷嚏后猛转身),久坐后突然起身活动,以及运动前未热身(如打羽毛球、篮球)等。此外,久坐办公族、体力劳动者、腰部旧伤未愈者也属于易感人群。
急性腰扭伤的典型症状
1.突发剧痛:受伤瞬间腰部有“撕裂感”或“咯噔声”,随后疼痛加剧,活动受限。
2.姿势僵硬:患者常保持弯腰或侧弯姿势,无法直立或转身。
3.压痛明显:触摸腰部肌肉有明显压痛点,严重时局部会肿胀。
如果伴有下肢麻木、放射性疼痛,一定要警惕腰椎间盘突出,尽快就医。
急性腰扭伤的急救处理
立即停止活动,平卧硬板床,在膝盖下垫枕头,减轻腰部压力。注意避免强行拉伸或推拿,以免加重损伤。伤后48小时内,用毛巾包裹冰袋冷敷患处,每次15 - 20分钟,每日3 - 4次。切记不要热敷,热敷会使血管扩张,加重肿胀。使用弹性腰围适度固定腰部,但不能过紧,防止影响血液循环。平躺时在小腿下方垫软枕,促进血液回流。
何时需要就医
当出现疼痛剧烈,无法站立或行走,伴有下肢麻木、无力或大小便异常,48小时后疼痛未缓解,或反复发作,以及高龄患者或合并骨质疏松、肿瘤病史等情况时,必须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采取以下措施:
1.药物:外用消炎止痛膏药,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
2.理疗:通过超声波、电疗等促进修复。
3.检查:进行X光或MRI检查,排除骨折、椎间盘突出等问题。
康复锻炼
1.急性期(1 - 3天):以卧床休息为主,可尝试“骨盆倾斜运动”。仰卧位,收紧腹部,轻压腰部贴近床面,保持5秒后放松。
2.缓解期(3天后)
①猫驼式:跪姿,吸气塌腰抬头,呼气拱背低头,重复10次。
②仰卧抱膝:平躺抱双膝至胸前,轻柔拉伸腰部,保持15秒。
③桥式运动:仰卧屈膝,抬臀至肩 - 膝呈直线,保持5秒,重复10次。所有动作以轻微牵拉感为宜,避免疼痛。
中医在治疗急性腰扭伤方面也有多种方法:
1.手法复位:通过推拿、正骨手法,如“扳法”“揉法”,调整错位的小关节,松解痉挛的肌肉,恢复气血流通。
2.针灸疗法:常用穴位有肾俞、大肠俞、委中、后溪、腰痛点(手背奇穴)等,配合电针或温针,增强舒筋活络效果。
3.拔罐与刺络放血:在疼痛部位拔罐或点刺放血,祛瘀散寒,缓解局部气血瘀阻。
4.中药调理:外敷活血化瘀膏药,如含有三七、乳香、没药成分的膏药;内服药物根据不同证型选择,血瘀证可用桃红四物汤、复元活血汤,寒湿证用独活寄生汤,肾虚证用补肾壮筋汤。
预防急性腰扭伤的生活细节
预防急性腰扭伤记住这几招:搬重物时先下蹲,保持腰背挺直,将物品贴近身体后用腿部发力站起;久坐族每小时起身活动,搭配靠垫支撑腰椎;日常通过平板支撑、游泳等运动锻炼核心肌群;注意腰部保暖,空调房避免冷风直吹,天冷可佩戴腰围;同时控制体重,减轻腰椎负担,全方位降低扭伤风险。
常见误区澄清
“闪腰是小问题,按摩一下就好”:盲目推拿可能加重炎症,应先冰敷制动。
“必须绝对卧床一周”:长期卧床会导致肌肉萎缩,疼痛缓解后应逐步活动。
“贴膏药比吃药管用”:膏药仅能缓解浅层疼痛,严重时需联合药物治疗。
急性腰扭伤虽然常见,但只要我们掌握正确的处理方法,避免误区,科学康复,就能让腰部更快恢复。同时,从日常生活细节入手做好预防,保护好我们的腰椎,远离急性腰扭伤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