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以持续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症状包括咳嗽、咳痰和呼吸困难。由于肺功能下降,患者常因活动后气促而减少运动,导致肌肉萎缩、体能下降,形成恶性循环。然而,科学合理的运动锻炼能有效改善COPD患者的肺功能、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本文基于循证医学证据,为慢阻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运动指导。
运动对慢阻肺患者的益处
改善肺通气功能:规律运动可增强膈肌和辅助呼吸肌的力量,提高肺活量和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减少动态肺过度充气,从而缓解呼吸困难。
提高运动耐力:有氧运动可增加骨骼肌线粒体密度,改善氧利用效率,延缓无氧阈的出现,使患者在相同强度运动时疲劳感减轻。
减少急性加重风险:适度运动可调节免疫功能,降低呼吸道感染概率,减少COPD急性加重的发生。
改善心理健康:运动促进内啡肽释放,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提升患者社会参与度。
适宜的运动方式
合理运动对改善身体机能、提升健康水平有重要作用,以下介绍几种运动方式及要点。
有氧运动是不错的选择,推荐项目有步行、慢跑、骑自行车以及温水游泳等。运动强度可通过 Borg 自觉疲劳量表(6-20分)来把控,维持在12-14分,即感觉稍累但能坚持的程度。在频率与时间方面,建议每周进行3-5次,每次20 - 30分钟。如果觉得一次性完成有困难,也可分段进行,比如每次10分钟,中间适当间隔休息。
抗阻训练同样关键,重点锻炼下肢的股四头肌、臀肌,以及上肢的三角肌、肱二头肌等肌群。训练时可使用弹力带或1- 2kg的轻量哑铃,每组动作做8- 12次,重复2-3组,每周安排 2-3次即可。
呼吸肌训练也不容忽视,缩唇呼吸是吸气2秒,呼气4-6秒,有助于降低呼吸频率,减少残气量;腹式呼吸则是吸气时腹部隆起,呼气时收缩腹部,能增强膈肌活动度。大家可根据自身情况,合理选择并坚持这些运动方式,收获健康。
运动注意事项
在进行相关运动锻炼时,为保障安全与效果,需注意多方面要点。
先要制定个体化方案,依据GOLD分级和心肺运动试验(CPET)结果来调整运动强度。对于重度患者(FEV?<50%),运动时需在氧疗辅助下进行。
环境选择也不容忽视,要避开寒冷、干燥或有空气污染的地方。若选择在室内运动,务必保持通风良好。
运动过程中要密切做好症状监测,可使用指脉氧仪监测血氧饱和度(SpO?),若低于88%则需及时吸氧。一旦出现明显气促(mMRC≥3)、胸痛或眩晕等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
此外,药物管理方面,可在运动前30分钟吸入短效β?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以此预防支气管痉挛。
禁忌证与风险控制
在进行运动相关安排时,需留意一些暂缓运动的情况,比如近期出现AECOPD(2周内)的患者不宜运动;静息状态下若血氧饱和度(SpO?)低于90%或动脉血氧分压(PaO?)低于55mmHg,也应暂缓;还有未控制的高血压(血压BP>180/100mmHg)或存在心律失常情况的患者,同样不适合运动。另外,若在运动过程中突发严重呼吸困难,要立即停止活动,采取前倾坐位,并及时应用急救药物,以保障自身安全。
运动后恢复策略
运动后的恢复与长期管理对健康至关重要。在运动结束时,要进行5 - 10分钟的低强度拉伸作为整理活动。这一环节能避免因突然停止运动,导致静脉回流减少,从而降低头晕、乏力等不适出现的概率,帮助身体平稳地从运动状态过渡到静止状态。
营养与补水方面,运动后应适当补充电解质饮料,它能及时补充运动中流失的电解质,维持身体正常代谢。但要避免高糖饮食,因为高糖食物可能会加重CO?潴留,影响呼吸功能。
此外,长期随访也不可或缺。建议每3个月评估一次运动耐量,像6分钟步行试验就是常用的评估方法。通过定期评估,能及时了解身体对运动的适应情况以及运动能力的变化,进而根据评估结果调整训练计划,确保运动方案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持续促进身体健康。
专业支持建议
为提升健康水平,可积极参与肺康复计划,由专业呼吸治疗师量身定制个性化方案,还可联合无创通气或高频胸壁振荡治疗,优化运动成效。
结语
运动是慢阻肺患者非药物治疗的核心手段,但需遵循科学、安全的原则。建议患者在专业团队指导下,坚持长期、规律锻炼,以延缓疾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