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05月23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相关知识 - 数字报刊系统 食管反流,为啥躺着更难受? 中医如何早期干预颈椎病 小儿包茎,啥时候处理才合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相关知识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相关知识

作者: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温思


在日常生活中,咳嗽连连、气喘吁吁,特别是老年人走几步就喘,可能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在作祟。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全球约3.84亿人患病,我国4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高达13.7%,但知晓率却很低。那么,什么是慢阻肺?它有哪些症状?如何预防和治疗?今天,我们就来深入了解这个悄无声息影响许多人生活的疾病。

 

认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阻肺,全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可进一步发展为肺心病和呼吸衰竭的常见慢性疾病。简单来说,就是肺部因各种原因导致空气进出变得困难,如同原本畅通的道路变得狭窄拥堵。

 

慢阻肺的主要症状有慢性咳嗽、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咳嗽早晨较重,夜间可能阵咳或排痰;咳痰多为白色黏液或浆液性泡沫,有时带血丝,清晨排痰多。气短或呼吸困难是慢阻肺的标志性症状,早期劳累时出现,后逐渐加重,日常活动甚至休息时也可能感到气短。

 

慢阻肺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最主要的是吸烟,90%以上患者有吸烟史,吸烟者患病风险是非吸烟者的10-12倍。此外,职业性粉尘、化学物质、室内外空气污染、呼吸道感染等也可能导致慢阻肺。

 

如何判断是否是慢阻肺

 

如果你经常出现咳嗽、咳痰、气短等症状,且这些症状持续存在并逐渐加重,那么要警惕慢阻肺的可能。有一个简易筛查工具叫“COPD筛查问卷自测”:是否每天咳嗽≥3个月?是否比同龄人更容易气短?是否超过40岁且有吸烟史?若满足2项以上,建议尽早就医。然而,确诊慢阻肺还需专业检查。医生会根据你的症状、病史及体格检查,初步判断患病可能性,并建议进行肺功能检查,这是诊断的金标准。此外,胸部X片或CT等检查也可能被用来排除其他肺部疾病。

 

慢阻肺有什么危害

 

慢阻肺的危害不容忽视。它不仅会导致患者长期咳嗽、咳痰、气短,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多种严重并发症。随着病情进展,慢阻肺患者可能出现呼吸衰竭、肺源性心脏病等,甚至危及生命。此外,慢阻肺还可能增加患者罹患其他慢性疾病的风险,如心脑血管疾病等。

慢阻肺的治疗与管理

 

如果确诊为慢阻肺,治疗和管理就显得至关重要。药物治疗是首要手段,医生会依据病情开具适合的药物,如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和糖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能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缓解气短;糖皮质激素则可减轻气道炎症,改善肺功能。但务必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以免影响疗效。同时,正确使用吸入装置也很关键。

 

非药物治疗同样重要。戒烟是第一步,因为吸烟是慢阻肺的主要病因,戒烟能减缓病情进展。还应避免有害气体暴露,如职业性粉尘、化学物质和空气污染等,尽量减少暴露或采取防护措施。使用清洁能源、安装强力抽油烟机也能减少有害气体吸入。适当的运动和肺康复训练对改善肺功能也有帮助,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轻度有氧运动,但需注意适量,避免过度劳累。

 

此外,接种肺炎球菌疫苗和流感疫苗能减少慢阻肺急性发作。患者还需定期复查肺功能,监测病情变化,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COPD晚期病人都是瘦的,增加体重可降低COPD急性加重频率)、保持充足睡眠等。自我管理也很重要,要学会正确使用吸入装置,监测症状变化。总之,慢阻肺的治疗和管理是一个综合的过程,需要患者和医生共同努力,通过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疫苗接种以及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我管理,有效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预防慢阻肺

 

古人云,上医治未病,预防慢阻肺至关重要。关键在于避免诱因,首当其冲便是戒烟,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吸烟,都应远离烟草。其次,要避免长期暴露于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从事相关职业者需做好防护。同时,注意室内外空气污染,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减少使用污染严重的燃料,室外活动时避开污染时段剧烈运动。

 

另外,健康饮食对预防慢阻肺也至关重要。应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等富含营养的食物,它们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能增强身体免疫力。同时,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适度运动,进一步提升身体抵抗力,共同筑起预防慢阻肺的坚固防线。

 

结语

 

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它悄无声息地影响着许多人的生活。每一次忍住的咳嗽,都可能是肺部发出的求救信号。从今天起,给肺一次‘减龄’的机会:扔掉指间的香烟,记录每天的呼吸状态,定期做一次肺功能检查——毕竟,能自由呼吸的日子,才是真正活着的证明。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