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白天忙忙碌碌,偶尔觉得胸口有点烧心、反酸,忍一忍就过去了。可一到晚上,尤其是躺下准备睡觉的时候,那股酸水就像调皮的小精灵,一个劲儿地往上蹿,烧得喉咙火辣辣地疼,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食管反流,到底是个啥?
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食管反流。胃食管反流病,是胃里的胃酸、胃蛋白酶等消化液,甚至部分未消化的食物,逆流而上,跑到食管里“捣乱”。食管黏膜可不像胃黏膜那样“皮糙肉厚”,它比较娇嫩,经不起这些强酸性物质的“折腾”,时间一长,就会出现烧心、反酸、胸痛等不适症状。
正常情况下,我们身体有一套精密的“防御机制”来防止反流发生。食管下段有一段长约3 - 5厘米的“高压带”,医学上叫食管下括约肌(LES),它就像一个忠诚的“守门员”,平时处于收缩状态,阻止胃内容物反流。当吞咽食物时,它会短暂松弛,让食物顺利进入胃内,之后又迅速恢复紧张状态。
躺着为啥更难受?
很多患者发现,白天站着或坐着时,反流症状相对较轻,可一躺下,各种不适就接踵而至,这背后其实有科学道理。
1.重力作用“失守”
当我们站立或坐着时,重力会帮助食物和胃液乖乖待在胃里。胃就像一个“口袋”,在重力影响下,食物自然向下沉积,减少了反流的机会。但当我们躺下后,重力对胃内容物的约束作用就大大减弱了。此时,胃里的食物和胃酸更容易因为各种原因,如腹压增高、食管下括约肌松弛等,顺着食管往上“跑”,刺激食管黏膜,引起烧心、反酸等症状。
2.腹腔压力变化
躺下时,腹部脏器的位置会发生改变,腹腔压力的分布也会受到影响。尤其是当我们吃饱后立刻躺下,胃内充满食物,腹腔压力相对增大,这会进一步增加胃内容物反流的风险。就好像一个装满水的气球,如果受到挤压,水就更容易流出来一样。
3.唾液分泌减少
唾液中含有碳酸氢盐等成分,具有中和胃酸的作用。当我们站立或坐着时,吞咽动作频繁,唾液分泌较多,这些唾液可以随着吞咽进入食管,中和反流上来的胃酸,减轻对食管黏膜的刺激。而躺下后,吞咽动作减少,唾液分泌也相应减少,食管黏膜失去了唾液的“保护屏障”,更容易受到胃酸的伤害。
4.呼吸运动影响
平躺时,我们的呼吸运动方式与站立或坐着时有所不同。平躺时,膈肌上升,胸腔容积相对减小,呼吸运动可能会对胃产生一定的挤压作用,促使胃内容物反流。
应对策略:让反流“安分守己”
既然知道了躺着更难受的原因,我们就可以采取一些针对性的措施,让反流“安分守己”,提高生活质量。
1.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
饮食方面:避免食用辛辣、油腻、酸性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柑橘类水果等,这些食物会刺激胃酸分泌,加重反流症状。同时,要控制饮食量,避免暴饮暴食,晚餐尽量在睡前2 - 3小时吃完,给胃足够的时间消化食物。
生活习惯方面:戒烟限酒,烟草中的尼古丁和酒精都会影响食管下括约肌的功能,增加反流风险。此外,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精神过度紧张和焦虑,因为情绪因素也会加重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
2.抬高床头
对于夜间反流症状严重的患者,可以将床头抬高15 - 20厘米,利用重力作用,减少反流的发生。可以在床垫下垫一些砖块或使用专门的床头抬高垫。但要注意,不要单纯在头颈部垫高枕头,这样不仅不能有效减少反流,还可能导致颈椎不适。
3.适当运动
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减少胃内食物的滞留时间,降低反流风险。建议选择一些温和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瑜伽等,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引起腹压增高。
4.药物治疗
如果通过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症状仍然没有明显改善,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质子泵抑制剂(PPI)、H?受体拮抗剂、促胃肠动力药等。这些药物可以抑制胃酸分泌、增强食管下括约肌张力、促进胃肠蠕动,从而缓解反流症状。
结语
胃食管反流虽然不是什么大病,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诸多困扰。了解躺着更难受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控制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希望大家都能重视自己的胃肠健康,远离胃食管反流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