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05月23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污水监测:预测疫情与病菌传播的“预言家” - 数字报刊系统 浅谈中医特色疗法——小针刀 生长痛别担心,宝宝长大有信号 肠造口护理不难,掌握要点是关键 污水监测:预测疫情与病菌传播的“预言家”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污水监测:预测疫情与病菌传播的“预言家”

作者:钦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黄晓霞


污水常被视作需处理净化的废弃物,但在公共卫生领域,它却摇身一变,成为能预测疫情与病菌传播态势的“预言家”。新冠疫情肆虐全球时,多国借助污水监测技术提前捕捉到病毒传播迹象,为疫情防控争取了宝贵时间。此外,污水监测在细菌相关疾病防控中也展现出独特价值。那么,这项神奇技术究竟如何运作?它又有哪些优势与局限?下面让我们一同揭开污水监测预测疫情与病菌传播的神秘面纱。

 

 污水如何“开口说话”?

 

当人类感染病毒或细菌后,它们会在体内复制增殖。部分病毒和细菌会随着人体排泄物排出体外,进入污水系统。病毒在污水中多以RNA片段的形式存在,虽然病毒本身可能已失去活性,但其遗传物质得以保留;细菌则以完整细胞、芽孢、代谢产物或游离遗传物质等形式存在于污水中,部分细菌在不利环境中仍能保持活性或产生可检测的生物标志物。

 

污水监测的核心技术是qPCR(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对于细菌监测,还会结合其他技术如培养法、基因测序等。qPCR就像一个“分子放大器”,能从污水样本中提取出微量的病毒RNA片段或细菌特定基因片段,通过特定化学反应将其大量扩增,让原本难以检测到的物质变得可被仪器检测到。基因测序则能精准确定细菌的种类和亚型,培养法可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判断其活性及耐药性等。结合数学模型,科研人员根据检测到的病毒RNA或细菌相关标志物浓度变化,分析出病毒或细菌在区域内的传播趋势。

 

污水监测流程包含采样、实验室分析和结果解读三个关键步骤。采样在污水处理厂、社区下水道等关键节点定期进行,这些采样点如同一个个“情报站”,收集不同区域的污水信息。实验室分析时,将采集到的污水样本带回实验室,经一系列处理步骤,提取病毒RNA或细菌相关标志物,再进行qPCR检测、基因测序或培养等操作。结果解读阶段,科研人员依据检测到的病毒RNA或细菌标志物浓度,结合历史数据和数学模型,判断该区域的病毒或细菌传播风险。

 

污水监测的“超能力”与局限

优势:

1.广覆盖:与传统个体检测不同,污水监测无需对每个个体检测,就能反映整个区域的病毒或细菌感染情况。即使存在大量无症状感染者或未检测人群,也能捕捉到病毒或细菌的传播信号,对于细菌性传染病,同样能及时感知其传播动态。

2.低成本:大规模个体检测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而污水监测仅需在关键节点采样分析,成本相对较低,可在更广泛区域应用,为疫情防控和病菌监测提供全面数据支持。

3.前瞻性:长期监测污水,科研人员能提前发现病毒或细菌传播趋势变化,为防控部门提供预警。一般来说,污水监测预警时间比临床确诊早1 - 2周,为采取防控措施争取宝贵时间,在细菌性传染病监测中,也能提前感知其爆发风险。

 

局限:

1.无法定位个体:污水监测只能提示某个区域存在病毒或细菌传播风险,无法确定具体感染者是谁。发现传播迹象后,仍需结合流行病学调查、核酸检测等手段确定感染者身份和传播途径。

2.结果受多种因素干扰:暴雨冲刷可能导致污水中的病毒或细菌浓度变化,污水处理工艺调整影响检测结果准确性。不同地区污水排放情况和生活习惯差异,也会对监测结果产生影响。

3.需结合临床数据解读:单独的污水监测数据不能完全准确反映疫情或病菌传播真实情况,只有将其与医院就诊人数、核酸检测阳性率、细菌培养结果等数据结合,才能更准确评估传播风险。

 

公众如何读懂污水“预言”?

 

政府卫生部门和疾控中心发布的污水监测报告具有重要的科学参考价值。这些报告基于规范的采样检测流程和严谨的数据分析方法,能够客观反映特定区域病原体的流行趋势,为公众提供可靠的疫情预警信息。值得注意的是,部分非专业渠道的解读可能存在偏差,公众应当以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理性看待监测数据。

 

当污水监测显示某个区域病毒或细菌浓度上升时,建议公众采取以下防护措施:如在高风险场所佩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关注自身健康状况等。在浓度较低时期,也不能放松警惕,仍需保持良好卫生习惯。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污水监测数据存在正常的波动范围,这种波动可能受以下因素影响:病毒或细菌浓度受季节、人口流动、防控措施等多种因素影响,短期波动属正常现象。只有当数据呈现持续上升趋势时,才提示需要加强防控措施。公众在关注监测数据的同时,应保持适度的警惕,既不过度恐慌,也不放松基本的卫生防护要求。

 

结论

 

污水监测作为公共卫生领域的新兴技术,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发展前景。该技术在传染病防控体系中发挥着关键的早期预警作用,通过持续监测病原体传播动态,为公共卫生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有效提升重大疫情应对能力。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