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李女士被女儿急促的喘息声惊醒。孩子蜷缩在床头,小手紧紧抓着胸口,喉咙里发出“咻咻”的喘鸣,小脸憋得通红。这样揪心的场景,正在无数哮喘患儿家庭中上演。数据显示,我国每100个孩子里,就有2 - 3个饱受哮喘困扰。但别担心,只要掌握科学方法,我们完全能帮助孩子畅快呼吸,健康成长。
什么是小儿哮喘
小儿哮喘是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简单来说,就是宝宝的呼吸道变得像“敏感体质”的皮肤,遇到刺激就会“发炎闹脾气”。正常气道像畅通的水管,而哮喘患儿的气道接触到过敏原、冷空气等“坏家伙”后,会肿胀变窄,还分泌大量黏液,导致呼吸费力。
它的典型症状很容易辨认。反复咳嗽、喘息、气促、胸闷,尤其在运动后、接触花粉等过敏原,或感冒后症状加重。比如孩子夜间突然剧烈咳嗽,像被呛到一样;运动后大口喘气,休息很久都缓不过来;玩耍时突然捂住胸口说“难受”,这些都可能是哮喘发出的“警报”。
哮喘的发病原因主要有三类。遗传因素,家族中有哮喘、过敏性鼻炎病史的宝宝,患病风险更高;环境因素,尘螨、花粉、宠物毛发、二手烟、雾霾等都是常见诱因;其他因素,如呼吸道感染、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等也可能引发哮喘。
早发现是关键:别让小症状拖成大问题
家长常误将小儿哮喘当作普通感冒,导致治疗延误。当宝宝出现频繁咳嗽超2周,尤其在夜间或清晨发作;运动后喘息持续10分钟不缓解;反复“感冒”后咳嗽难愈且呼吸加快等情况,需高度警惕。一旦怀疑哮喘,应速带孩子前往儿科或呼吸科就诊。医生一般会安排肺功能检查评估气道状况,以及通过皮肤点刺或血液检测进行过敏原筛查,为精准治疗奠定基础。
科学治疗:和医生一起为宝宝保驾护航
治疗小儿哮喘,规范用药是关键。药物分控制药和缓解药,前者如布地奈德需长期规律使用,可控制气道炎症;后者如沙丁胺醇气雾剂用于急性发作,能快速缓解喘息,但不可替代控制药。家长应与医生制定个性化哮喘行动计划,这个计划就像“病情日记本”,分绿、黄、红三区,分别对应症状良好、症状出现、严重呼吸困难的不同处理方式,助力科学管理病情。
日常生活护理:从细节入手守护呼吸健康
打造无“敏”环境
除螨攻略:每周用55℃以上热水清洗床单、被套、枕套,暴晒毛绒玩具;定期用除螨仪清洁床垫、沙发,降低尘螨密度。
防花粉妙招:花粉季关闭门窗,使用空气净化器;带孩子外出选择清晨或雨后,避开花粉浓度高峰时段。
远离烟雾:不在家中吸烟,避免孩子接触二手烟、三手烟;雾霾天减少外出,必须出门时佩戴儿童专用防雾霾口罩。
吃得健康,动得科学
饮食管理:均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辛辣、油腻食物;明确过敏的食物坚决不吃,如牛奶、鸡蛋、海鲜等,可咨询营养师制定替代食谱。
运动指南:游泳是哮喘宝宝的最佳运动,水的湿润环境能减少气道刺激;运动前一定要热身10 - 15分钟,可选择慢走、关节活动;运动后及时补充温水,避免冷饮;天气寒冷或空气质量差时,选择室内运动,如瑜伽、跳绳。
预防呼吸道感染
疫苗防护:按时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疫苗,每年秋季是接种流感疫苗的最佳时间;6个月以上的宝宝即可接种,降低感染风险。
日常防护:季节交替时及时增减衣物,出汗后及时擦干;流感高发期避免去商场、游乐场等人多场所;必要外出时,教孩子正确佩戴口罩,4小时更换一次。
紧急时刻不慌张:正确应对哮喘急性发作
当孩子突然出现喘息加重、呼吸急促、嘴唇发紫、说话断断续续时,说明哮喘急性发作了。家长要保持冷静,按以下步骤处理:
立即使用缓解药物(如沙丁胺醇气雾剂),使用前摇晃均匀,让孩子深呼气后将喷嘴放入口中,按压阀门同时深吸气,屏气5 - 10秒,重复2 - 4次。
让孩子保持坐位或半卧位,解开衣领,保持呼吸通畅,避免平躺。
观察15 - 20分钟,若症状无缓解,或出现意识模糊、无法说话等情况,立即拨打120,并在等待期间持续安抚孩子情绪。
综上所述,小儿哮喘虽然无法根治,但通过早发现、规范治疗和科学护理,完全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只要家长多一份细心,多一些坚持,和医生密切配合,就能帮助孩子远离哮喘困扰,自由畅快地呼吸,快乐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