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05月23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腰椎手术后如何轻松“躺赢”? - 数字报刊系统 颈椎病——“低头族”的隐形敌人 透析患者如何吃得更健康? 腰椎手术后如何轻松“躺赢”? 睾丸突然剧痛的相关知识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腰椎手术后如何轻松“躺赢”?

作者:桂林市全州县人民医院 周翠珍

腰椎手术是许多腰椎疾病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但手术后的康复过程同样关键。很多患者术后会感到焦虑,担心自己恢复不好,甚至害怕“躺”出问题。其实,术后如何“躺”得科学、躺得轻松,是康复的关键之一。接下来,我们就谈谈腰椎手术后如何“躺赢”康复期?

术后躺平,姿势很重要

腰椎手术后,医生通常会建议患者在术后初期多卧床休息。但“躺平”并不是随便躺,正确的姿势能帮助减轻腰椎压力,促进伤口愈合。

1.仰卧位:这是最常见的术后卧位。建议在膝盖下方垫一个枕头,使双膝微微弯曲,这样可以减少腰椎的压力。同时,床垫不宜过软,中等硬度的床垫能更好地支撑脊柱。

2.侧卧位:如果患者不习惯仰卧,侧卧也是可以的。侧卧时,可以在双腿之间夹一个枕头,保持脊柱的自然曲线,避免腰椎扭曲。

3.避免俯卧位:俯卧位(趴着睡)会增加腰椎的压力,尤其是术后初期,不建议采用这种姿势。

躺多久?怎么躺?

术后卧床时间与活动平衡

很多患者术后会问:“我到底要躺多久?”其实,术后卧床时间因人而异,取决于手术类型和患者的恢复情况。一般来说,术后初期(1-2周)需要多卧床休息,但并不意味着要一直躺着不动。

1.术后初期(1-2周):以卧床休息为主,但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简单的翻身和肢体活动。每2-3小时翻身一次,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防止压疮和肌肉僵硬。

2.术后中期(2-4周):可以逐渐增加活动量,比如在家人或康复师的帮助下下床活动。每次下床时间不宜过长,从几分钟开始,逐渐增加到15-20分钟。

3.术后后期(4周以后):根据恢复情况,可以逐步恢复正常生活,但仍需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

躺赢的关键——康复锻炼

术后“躺平”固然重要,但康复锻炼才是“躺赢”的核心。科学的康复锻炼能帮助恢复腰椎功能,预防术后并发症。

1.踝泵运动:术后早期就可以进行。平躺时,双脚做上下踩踏动作,像踩油门一样。这个动作可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预防深静脉血栓。

2.直腿抬高训练:术后2-3周可以开始。平躺时,一条腿伸直,慢慢抬高至30-45度,保持5秒后放下。这个动作可以增强腰背肌力量,但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过度用力。

3.桥式运动:术后4周左右可以尝试。平躺时,双膝弯曲,双脚平放在床上,慢慢抬起臀部,保持5秒后放下。这个动作可以锻炼腰背肌和臀部肌肉。

4.猫式伸展:术后6周左右可以开始。跪在床上,双手撑地,像猫一样弓起背部,然后慢慢放松。这个动作可以增加腰椎的灵活性。

躺赢的饮食——营养支持

术后康复不仅需要科学的卧床和锻炼,还需要合理的饮食支持。腰椎手术后,身体需要足够的营养来修复组织和促进愈合。

1.高蛋白饮食:蛋白质是组织修复的重要原料。术后可以多吃鸡蛋、鱼、瘦肉、豆制品等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

2.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维生素C有助于伤口愈合。可以多吃新鲜水果,如橙子、猕猴桃、草莓等。

3.补钙很重要:腰椎手术后,骨骼的修复需要充足的钙质。可以多吃牛奶、酸奶、豆腐等富含钙的食物,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钙片。

4.多喝水,预防便秘:术后卧床容易导致便秘,多喝水、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蔬菜、粗粮)可以帮助预防便秘。

躺赢的心态——心理调节

腰椎手术后的康复不仅是身体恢复的过程,更是心理调节的关键期。许多患者术后会感到焦虑、担心,甚至害怕无法恢复正常生活。其实,保持积极的心态至关重要。首先,接受现实,积极配合康复治疗,不要过度担心或急于求成。其次,与医生保持沟通,有任何不适或疑问及时咨询,避免胡乱猜测或听信非专业建议。最后,适当放松,通过听音乐、看书或与家人聊天转移注意力,避免过度关注身体的不适。心态好了,康复之路也会更加顺畅。

躺赢的禁忌——术后注意事项

腰椎手术后康复期需特别注意。术后初期避免久坐,尤其是软沙发或矮凳子,减少腰椎压力。术后3个月内不要弯腰提重物,防止腰椎二次受伤。术后6个月内避免跑步、跳跃等剧烈运动,确保腰椎稳定。定期复查很重要,按医生建议及时了解恢复进展,调整康复计划。科学护理是康复的关键。

总结

腰椎手术后的康复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科学的卧床姿势、合理的康复锻炼、均衡的饮食以及积极的心态都是“躺赢”的关键。记住,术后不要急于求成,也不要过度焦虑,只要按照医生的指导,一步一步来,你一定可以轻松“躺赢”康复期,重新拥抱健康生活。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