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05月23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冰敷治疗——急性关节损伤的“急救员” - 数字报刊系统 冰敷治疗——急性关节损伤的“急救员” 脓毒症、呼吸衰竭、AKI三者有何关联 超声检查——了解血管 “交通状况” 的慧眼 阴道炎反复纠缠的原因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冰敷治疗——急性关节损伤的“急救员”

作者:钦州市浦北县人民医院 龚福康

在日常生活中,急性关节损伤总是猝不及防。无论是运动时篮球场上扭伤的脚踝,还是搬重物时突然闪到的腰部,这些意外带来的疼痛与肿胀,都让人苦不堪言。而在急性关节损伤的急救过程中,有一位得力的“急救员”——冰敷治疗,能有效缓解不适,为后续康复打下基础。

什么是急性关节损伤

急性关节损伤是关节及周围组织在外力(如运动扭伤、意外撞击、过度拉伸)作用下的突发性创伤,踝、膝、腕关节为高发部位。

损伤发生时,身体会发出“警报”:剧烈疼痛瞬间袭来,受伤部位迅速肿胀、发红或淤青,关节活动明显受限,如崴脚后无法行走、闪腰后连弯腰起身都困难。

此类损伤常见于对抗性运动、跌倒、搬运重物等场景,需及时科学处理。

冰敷为什么能帮助急性关节损伤

冰敷,作为急性关节损伤后的标准处理方式之一,其神奇功效源自多个方面。

止痛:让神经“冷静”下来

当关节受伤时,神经末梢会变得异常敏感,不断向大脑传递疼痛信号。而冰敷就像是给神经“降温”,通过降低局部组织的温度,减缓神经传导速度,从而有效减轻疼痛。

消肿:收缩血管,减少内出血

急性关节损伤发生后,受伤部位的血管会破裂,血液和组织液渗出,导致肿胀。此时,冰敷就像一个“阀门”,能够迅速收缩血管,限制血流到受伤区域,减少出血和渗出。以踝关节扭伤为例,及时冰敷可以有效阻止血液和组织液进一步积聚,从而减轻肿胀程度,为后续的康复创造有利条件。

抑制炎症:避免损伤进一步恶化

急性损伤会引发身体的炎症反应,出现红肿热痛等症状。冰敷能够减缓细胞组织的代谢率,降低神经兴奋性,减少炎症引起的疼痛和肿胀。它还能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就像给炎症反应按下“暂停键”,有助于缓解炎症症状,促进关节损伤的修复。

保护组织:降低二次损伤风险

在急性关节损伤后,受伤组织的细胞需要消耗氧气来维持生命活动。但如果细胞耗氧量过大,在缺氧的情况下,就可能导致组织进一步损伤。冰敷能够减少细胞耗氧量,为受伤组织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尤其适用于肌肉拉伤、韧带撕裂等情况,可有效减少后续恢复时间。

如何正确冰敷

 冰敷时机——

把握好冰敷时机,是发挥冰敷效果的关键。伤后48小时内是冰敷的最佳时期,尤其是刚受伤的30分钟内,此时冰敷效果最佳。这是因为在损伤初期,血管破裂出血和炎症反应处于活跃阶段,冰敷能够及时控制出血和炎症。如果48小时后,受伤部位仍有明显肿胀,应咨询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继续冰敷或改用热敷。

冰敷方法——

冰敷材料可选冰袋、冷冻凝胶袋或冰块裹湿毛巾,但需隔层防护,避免冰块直触皮肤致冻伤。单次冰敷15至20分钟,间隔1至2小时重复,超时或过频均会加重皮肤损伤,影响康复。

配合RICE原则——

    Rest(休息):一旦发生急性关节损伤,应立即停止活动,让受伤关节得到充分休息,避免加重损伤。

    Ice(冰敷):按照上述方法进行冷敷。

    Compression(加压):用弹性绷带适度包扎受伤部位,以减少肿胀。包扎时要注意松紧适度,过紧会影响血液循环,过松则起不到加压效果。

    Elevation(抬高):将患肢抬高至心脏水平以上,利用重力作用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

注意事项——

冰敷虽好,但并非毫无禁忌。

不能直接用冰块贴皮肤,以免造成冻伤;每次冰敷时间不宜超过30分钟,否则可能影响血液循环;开放性伤口不能进行冰敷,应先进行止血和消毒处理;对于患有血液循环障碍(如糖尿病、雷诺病)、皮肤感觉异常的人群,应慎用冰敷,以免引发不良后果。

冰敷的局限性

冰敷虽然在急性关节损伤的急救中效果显著,但也不是“万能钥匙”。它仅适用于损伤后的急性期(48小时内),对于慢性疼痛或肌肉僵硬等情况,热敷可能更合适。

此外,冰敷不能代替医疗检查。如果出现关节严重变形(可能是骨折或脱位)、完全不能活动或承重(可能是韧带断裂),以及冰敷后疼痛不缓解甚至加重等情况,应尽快就医,接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结语

综上所述,冰敷作为急性关节损伤的“急救先锋”,能精准止痛、消肿、抑炎并保护组织,但需严守48小时黄金期,科学配合RICE原则,避免冻伤与过度治疗。若遇关节变形、无法承重或疼痛加剧,切勿依赖冰敷拖延,及时就医方能化险为夷,让康复之路少走弯路。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