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好痒!”如果孩子突然发烧,身上冒出红色小疹子,接着变成透明水疱,那很可能是水痘找上门了。水痘(Varicella)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高传染性疾病,常见于2至10岁儿童。虽然多数孩子能自愈,但护理不当可能引发感染、留疤,甚至严重并发症。
水痘初现,识别是关键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它的潜伏期一般在10至21天,发病初期,孩子可能会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比如发热、头痛、乏力、食欲不振等。这时候,很多家长可能还以为是普通感冒,没太在意。但很快,孩子身上就会开始出现皮疹,这便是水痘的典型表现。
皮疹起初是红色斑疹,随后迅速变成丘疹,几个小时后就发展成充满透明液体的疱疹,疱疹壁薄易破,周围还有一圈红晕。这些疱疹会先出现在躯干、头部,然后逐渐蔓延到面部和四肢,而且呈向心性分布,也就是躯干多、四肢少。随着病情发展,疱疹会逐渐干涸、结痂,最后痂皮脱落,一般不留疤痕,但如果孩子忍不住抓挠,导致皮肤破损感染,就可能留下疤痕啦。
居家护理:细节决定康复速度
环境布置要舒适——
孩子得了水痘,需要在家安心休养。家里的环境布置可大有讲究。
首先,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天至少开窗通风2至3次,每次30分钟左右。不过要注意,别让孩子直接对着风口吹,以免着凉加重病情。室内温度最好控制在20至22℃,湿度保持在50%至60%,这样的环境有利于孩子呼吸顺畅,也能减少皮肤干燥带来的不适。
另外,孩子的被褥、衣物要选择柔软、宽松、透气的纯棉材质,避免刺激孩子娇嫩的皮肤。床单、枕套、毛巾等要勤换洗,最好用开水烫洗后放在阳光下暴晒,利用紫外线杀菌,防止病毒残留。
皮肤护理是关键——
水痘引起的皮疹会让孩子奇痒难忍,所以皮肤护理至关重要。要给孩子剪短指甲,避免他们抓挠疱疹,导致皮肤破损感染。
给孩子洗澡时也有讲究。水温不宜过高,以37至38℃为宜,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肥皂或沐浴露,用清水轻轻冲洗即可。洗完澡后,用柔软的毛巾轻轻蘸干水分,不要用力擦拭,以免弄破疱疹。之后,可以遵医嘱给孩子涂抹一些炉甘石洗剂,它有收敛、止痒的功效,能有效缓解孩子的瘙痒症状。但如果疱疹已经破溃、结痂,就不要涂抹了,以免刺激皮肤。
发热护理要得当——
很多孩子在出水痘期间会伴有发热症状。
如果孩子体温在38.5℃以下,精神状态还不错,可以先采取物理降温的方法。比如用温水擦拭孩子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达到降温的目的。也可以用退热贴贴在孩子额头,帮助降低头部温度,让孩子感觉舒服一些。
要是孩子体温超过 38.5℃,或者虽然体温没到 38.5℃,但精神状态很差,出现哭闹不止、嗜睡等情况,就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孩子使用退热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注意,千万不要自行给孩子使用阿司匹林,因为阿司匹林可能会增加孩子患瑞氏综合征的风险,这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会危及孩子的生命。
饮食调整有讲究——
孩子生病期间,身体需要更多的营养来对抗病毒,但同时消化功能也会受到一定影响。所以,饮食要以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为原则。
可以给孩子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水果和蔬菜,比如橙子、苹果、香蕉、菠菜、西兰花等,它们能增强孩子的免疫力,促进身体恢复。
同时,要保证孩子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像鸡蛋羹、瘦肉粥、豆腐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不过,要避免给孩子吃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及海鲜等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以免加重皮肤瘙痒症状。
预防复发,长期防护不可少
虽然水痘一般只会感染一次,但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会潜伏在体内,日后可能引发带状疱疹。因此,长期防护同样重要。
接种疫苗:水痘疫苗是预防水痘最有效的方法。建议按照疫苗接种计划,及时为孩子接种水痘疫苗。
增强免疫力: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增强身体免疫力。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增加阳光照射时间,有助于维生素D的合成和钙的吸收。
结语
水痘虽然来势汹汹,但只要我们掌握了正确的护理方法,就能轻松应对这场“健康挑战”。作为家长,我们要时刻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孩子们一定能够战胜水痘这位“不速之客”,重新恢复健康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