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05月16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心梗后调养,中医来“保驾护航” - 数字报刊系统 睡眠呼吸暂停的相关知识 落枕脖子僵,中医有妙招 快速缓解关节痛,“云克”来帮忙 心梗后调养,中医来“保驾护航”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心梗后调养,中医来“保驾护航”

作者:永福县中医医院 肖涛


心肌梗死是威胁生命健康的严重心血管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呈年轻化趋势。心梗发生后,后续调养至关重要,关乎患者能否顺利康复、预防复发及提高生活质量。中医在心梗后调养方面独具优势,秉持“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依据患者具体症状和体质制定个性化方案。这种个体化治疗既能有效缓解症状,又能从根源调理身体,促进康复,预防并发症,为患者带来更多康复希望。

 

 

中医调养心梗的四大核心策略

 

1.辨证施治:中医的“个性化药方”

心梗后,中医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辨证施治。

 

气虚血瘀型:患者常表现为乏力、胸闷、舌暗紫等症状。这时,中医会采用补气活血的方剂,如补阳还五汤加减,其中的党参、黄芪等药物能够补气固本,当归、川芎等药物则能活血化瘀。

痰浊闭阻型:患者多有胸闷痰多、舌苔厚腻等表现。针对这种情况,中医会推荐瓜蒌薤白半夏汤等方剂,以化痰通络、宽胸理气。

气阴两虚型:患者常出现心悸、口干、舌红少苔等症状。这时,生脉散等益气养阴的方剂就能派上用场,它们能够滋养心阴、补益心气。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调养心梗必须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患者切勿自行用药,以免加重病情。

 

2.饮食调养:吃出“心”健康

饮食调养是心梗后调养的重要环节。心梗患者应遵循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原则,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活血化瘀类:山楂、黑木耳、洋葱等食物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血栓的形成。

益气养心类:红枣、莲子、桂圆等食物能够增强心脏功能,改善心悸、气短等症状。

祛湿化痰类:薏米、冬瓜、萝卜等食物能够减轻痰湿体质,缓解胸闷、痰多等症状。

 

同时,心梗患者应避免食用高盐、高脂、高糖食物,以及冷饮、辛辣食物等,以免加重心脏负担。此外,一些食疗方如山楂荷叶茶(活血降脂)、莲子百合粥(养心安神)等也是不错的选择。

 

3. 运动康复:动中求“静”

 

适量的运动对于心梗后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心梗患者应选择低强度的有氧运动,这些运动既能增强体质,又不会给心脏造成过大负担。

 

低强度有氧运动:每日进行30分钟左右的散步、太极拳或八段锦等运动,能够改善心肺功能,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

呼吸训练:腹式呼吸、六字诀等呼吸训练能够改善心肺功能,缓解胸闷、气短等症状。

 

当然,心梗患者在运动时也应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时运动,运动时应监测心率和血压,是否感觉疲劳,如有不适应立即停止运动,必要时即刻就医。

 

4.情志管理:养心先养“神”

 

心梗与情绪密切相关。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愤怒等不良情绪会导致肝气郁结、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增加心梗的风险。因此,心梗后的情志管理同样重要。

 

中医情绪调节法:如音乐疗法(古琴曲、五音疗疾等)、冥想与静坐、社交支持等都能有效缓解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例如,听一些舒缓的古琴曲能够平复不良情绪,与家人朋友沟通则能避免孤独感。

 

 

中医特色疗法辅助调养

 

针灸和推拿是中医特色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针刺内关穴、膻中穴、足三里等穴位,能够调节气血、疏通经络,缓解心梗引起的疼痛和不适。推拿按摩则能促进血液循环,放松肌肉,改善心脏功能。然而,这些疗法都需在专业医师的操作下进行,患者切勿自行尝试。

 

中药外治法如足浴方、穴位贴敷等也是心梗后调养的有效手段。例如,用艾叶、红花、生姜等药物泡脚能够温通经络、活血化瘀;三伏贴、三九贴等穴位贴敷则能冬病夏治、增强体质。

 

 

心梗后调养的日常注意事项

 

心梗患者应遵医嘱定期复查心电图、血脂、血糖等指标,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同时,患者还应学会自测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心梗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还应注意作息规律、保暖防寒、戒烟限酒等细节。早睡早起、避免熬夜能够保持充足的睡眠和精力;冬季注意颈部、腹部保暖则能避免寒冷刺激对心脏的影响;彻底戒烟、限制酒精摄入则能减轻心脏负担。

心梗发作时的急救措施至关重要。患者应掌握心梗发作时的急救措施,如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等。同时,家中还应备好急救药品和医疗联系卡,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得到救治。

 

 

结语

 

心梗后的调养是一个综合的过程,需要患者、家属和医生的共同努力。通过中医的调养,我们希望能够让更多的心梗患者重获健康、享受美好的生活。同时,我们也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心梗的预防和康复工作,共同为守护“心”健康贡献力量。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