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04月25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直肠癌治疗新技术给患者带来新希望 - 数字报刊系统 胎动异常怎么办?这些信号要留心 宝宝黄疸,需警惕肝炎风险 直肠癌治疗新技术给患者带来新希望 你知道吗?手术时体温很关键!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直肠癌治疗新技术给患者带来新希望

作者:桂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七星分院 唐根息


直肠癌作为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给患者家庭带来沉重心理负担。随着医学科技进步,直肠癌治疗手段日新月异。传统手术、放疗、化疗虽有一定疗效,但创伤大、副作用明显。如今,微创技术、新辅助治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新兴疗法为直肠癌治疗开启了新篇章。

 

一、直肠癌治疗传统方法概述

 

在探讨新进展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直肠癌的传统治疗方法。手术治疗是直肠癌治疗的核心,根据肿瘤的位置、大小和浸润深度,医生会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局部切除术适用于早期、肿瘤较小的病例;直肠前切除术则适用于中位直肠癌;而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则用于低位直肠癌。手术的目标是彻底切除肿瘤及其周围组织,以降低复发风险。

 

除了手术,放疗和化疗也是直肠癌治疗的重要手段。放疗利用高能射线杀灭癌细胞,适用于局部病灶的治疗。术前放疗可以缩小肿瘤,提高手术切除率;术后放疗则可以减少局部复发和转移。化疗则通过药物杀灭全身范围内的癌细胞,对于有转移风险的患者尤为重要。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氟尿嘧啶、奥沙利铂等。

 

二、直肠癌治疗新进展

 

然而,传统治疗方法虽然有效,但往往伴随着较大的身体创伤和副作用。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直肠癌的治疗也迎来了新的突破。

 

1. 微创手术技术的发展

 

微创手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在直肠癌的治疗中,腹腔镜手术和机器人手术等微创手术技术逐渐得到应用。这些技术通过微小的切口进行操作,大大减少了手术对患者身体的损伤。例如,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作为一种新兴的微创手术技术,通过“自下而上”的操作路径,可以更精确地处理肿瘤远端,减少手术创伤,提高患者的肛门保留率。

 

2. 新辅助治疗的应用

 

新辅助治疗是指在手术前进行的治疗,包括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等。这一治疗策略的目的是缩小肿瘤的体积,降低肿瘤的分期,从而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对于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新辅助治疗已成为标准治疗方案之一。通过新辅助治疗,部分患者可以实现肿瘤的降期,从而增加手术切除的可能性。同时,新辅助治疗还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评估肿瘤对治疗的反应,为后续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3. 免疫治疗的兴起

 

免疫治疗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在直肠癌治疗中,免疫治疗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免疫治疗药物可以阻断肿瘤细胞对免疫系统的抑制作用,从而释放免疫细胞的杀伤力。免疫治疗为直肠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尤其是对于那些对传统治疗方法不敏感或耐药的患者。

 

4. 靶向治疗的精准化

 

靶向治疗是针对肿瘤细胞特定靶点的治疗方法,能特异性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扩散。在直肠癌治疗中,其应用越来越广泛。医生通过检测患者基因组信息和病情,选择最适合的靶向药物。如抗血管生成药物可抑制肿瘤血管形成,切断营养供应;EGFR抑制剂和VEGF抑制剂可针对肿瘤细胞表面特定受体进行抑制。随着分子医学技术发展,越来越多直肠癌患者可接受个体化靶向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5. 综合治疗模式的推广

 

综合治疗是指将多种治疗方法结合起来,以提高治疗效果。对于直肠癌患者来说,综合治疗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可以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通过综合治疗,患者可以获得更全面的治疗,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三、直肠癌治疗前景展望

 

展望未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直肠癌的治疗手段将更加丰富和完善。基因治疗、细胞治疗等新型治疗方法正在不断研究和探索中,有望为直肠癌患者带来更多的治疗选择。同时,随着个体化治疗理念的深入推广和实践,直肠癌的治疗将更加精准和有效。医生将根据患者的基因组信息、病情特征以及个体差异,制定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实现真正的个体化治疗。

 

四、结语

 

直肠癌虽严重,但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为患者带来希望。患者和家属应积极了解当前治疗方法,与医生密切沟通,共同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保持积极乐观心态和良好生活习惯对战胜疾病至关重要。相信未来直肠癌将不再是不治之症,更多患者将能战胜病魔,重拾健康生活。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九章数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