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六盘水市水城区一群众在工作时不慎发生意外,紧急入院。由于伤情较重,医院告知救治过程中需要大量血液及血液制品。正逢清明小长假,六盘水市中心血站第一时间响应:一面调集库存血液供应抢救,一面组织在市区的工作人员返回岗位,参与采血、检验、制备等工作。这次生命的护航离不开“舵手”的精准掌舵,他就是“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工作者”、六盘水市中心血站站长张元安。
工作前移,化解用血误解
“嘀嘀嘀……”在医院抢救室里,生命危急关头,这样的仪器声响常与紧急用血等情形相连,令患者家属、医护人员精神紧绷。
鲜为人知的是,同一时间,血液供应部门的工作人员同样精神紧绷。抢救所需血液制品存量是否充足、是否能第一时间供给、消耗的存量如何补充等,牵动着血站工作人员的神经。
张元安有着 20 多年疾控系统工作经验,2025年任六盘水市中心血站站长后,他着眼缓解供求矛盾,凭借积累的工作经验,第一时间瞄准了群众心理这个关键。
“大家献血时的顾虑,我也曾体会过,要化解这个困局,需要血站的不懈努力。”张元安说。
锚定方向后,张元安着手将血站工作前移。一方面,以抢救生命为底线,与医疗机构加强沟通,对用血需求进行全面评估,确保每一袋血液都用在抢救生命的“刀刃”上;另一方面,深入各医疗机构建立用血沟通机制,遇到用血问题血站主动参与处置,确保患者及家属充分了解具体情况,避免误解的发生。
“找准症结还需提前干预,将血站工作关口前移,在宣传上多下功夫,让更多群众了解并接受无偿献血,解除他们对献血的误解,稳定拓展献血者队伍,全力守护生命防线。”张元安说。
完善机制,确保用血安全
供应临床用血是中心血站的第一职责。六盘水市中心血站坚持与时俱进,引进先进设备,加强人员培训,提升自身实力,可为临床提供全血、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病毒灭活血浆、单采血小板、冰冻红细胞、洗涤红细胞等19种血液制品。
经过多年努力,六盘水市中心血站已建立稀有血型献血者队伍、单采成分血献血者队伍、应急献血队伍。在此基础上,张元安带领业务科室负责人根据辖区用血实际,制定了血液供给应急预案,建立信息共享与血液库存预警机制,实现与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
协同发力,缓解供求矛盾
血液是一种宝贵的资源,迄今为止尚不能人工合成,所有用于医疗救治的血液均来自献血者的无私捐献。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临床手术量、复杂病例以及紧急救治越来越多,血液的需求增长十分迅速。
张元安坦言,受多种因素叠加影响,血站血液库存量常态化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我们既要保障临床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又要保障献血者及直系亲属优先用血,非常棘手。
如何克服这一难题?经过一段时间的系统调研,张元安拿出了解决方案:一是持续加强无偿献血宣传教育,培育和营造良好的无偿献血社会氛围;二是争取政策支持,全面建立“政府领导、部门配合、群众广泛参与”的无偿献血工作机制;三是完善献血者关心关爱和激励机制,激发内生动力,提高献血积极性。
“只有群众、政府、部门协同发力,构建新型血液供应链条,才能共同守护这条红色生命线。”张元安说。
当前,六盘水市中心血站正创新开展无偿献血宣传,通过开展无偿献血知识讲座、投放无偿献血公益广告、制作无偿献血先进个人专题片、策划团建活动等,用更多吸引力强、群众乐于接受的方式开展无偿献血宣传。
此外,以区域化、行业化、系统化拓展为目标,整体推进各县区、各行业系统的团体无偿献血工作,提高团体献血统筹效率,改进单一的团体献血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