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04月18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动脉瘤:颅内的“隐形炸弹” - 数字报刊系统 动脉瘤:颅内的“隐形炸弹” 胎教真的能让宝宝更聪明吗? 反复阴道炎你不知道的那些事 血液学检验指南:血栓与止血全解析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动脉瘤:颅内的“隐形炸弹”

作者:灵川县人民医院 蓝少明


在人体的复杂血管网络中,动脉负责将心脏泵出的血液高效输送至全身各处。然而,在这条生命之路上,偶尔会潜藏着一个不容忽视的危险——动脉瘤。动脉瘤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瘤”,而是指动脉壁因多种因素导致局部强度减弱,从而形成的一个类似“气球”状的膨出区域。今日,让我们一同深入探索颅内动脉瘤的奥秘,揭示其为何被喻为“定时炸弹”,以及它所带来的重重危害。

 

一、动脉瘤为何是“隐形炸弹”?

 

要理解动脉瘤为何是“隐形炸弹”,我们先要知道它是如何形成的。动脉瘤的形成原因复杂多样,既有先天性的因素,也有后天性的因素。

 

先天性因素主要是指动脉壁存在先天性的缺陷。有些人的动脉壁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就可能存在薄弱点,这些薄弱点在日后的生活中逐渐显现,形成动脉瘤。而后天性因素则更加多样,包括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感染、创伤等。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壁内层积聚脂肪和钙质,导致动脉壁逐渐变硬和狭窄。当这种变化发生在颅内动脉时,动脉壁可能因承受不住血液的压力而膨出,形成动脉瘤。高血压也是动脉瘤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长期的高血压会使动脉壁受到持续的压力,逐渐变薄,最终形成动脉瘤。

 

动脉瘤之所以被称为“隐形炸弹”,是因为它往往在没有明显症状的情况下悄然生长。颅内的空间相对有限,动脉瘤一旦形成,就会占据一定的空间。然而,在动脉瘤未破裂之前,它可能并不会对周围的组织造成明显的压迫,因此患者往往没有感觉。这就像一颗埋在地下的炸弹,虽然存在危险,但表面却看不出任何异样。

 

二、动脉瘤的危害

 

动脉瘤的主要危害在于其破裂后会导致颅内大量出血,即蛛网膜下腔出血。蛛网膜下腔位于大脑表面软脑膜与蛛网膜之间,动脉瘤破裂时,血液会涌入该间隙,进而对大脑造成严重损伤。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症状通常极为剧烈,患者常会出现被描述为“一生中最剧烈的头痛”。除头痛外,还可能伴有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该疾病会引发脑血管痉挛,若痉挛广泛,可导致大面积脑梗死,进而危及患者生命。即便患者经过治疗幸存下来,也可能留下严重的后遗症,包括偏瘫、失语以及视力障碍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动脉瘤还可能对周围的组织产生压迫。随着动脉瘤的不断扩张,它可能会对周围的脑组织、神经等产生压迫,导致患者出现头痛、视力模糊、肢体麻木等症状。这些症状虽然不如破裂出血那样剧烈,但也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此外,动脉瘤的存在还会给患者带来心理上的压力。患者一旦得知自己患有动脉瘤,往往会感到非常焦虑和恐惧。他们担心动脉瘤随时可能破裂,危及自己的生命。这种心理压力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还可能加重患者的病情。

 

三、如何发现和处理动脉瘤?

 

动脉瘤是一种潜在危险的疾病,早期发现和处理至关重要。对于颅内动脉瘤,以下几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具有独特的优势:

 

1.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被誉为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金标准”。它能够清晰、准确地显示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形态及与周围血管的关系,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关键依据。然而,DSA检查有创,且存在一定的风险。

2.CTA(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通过注射造影剂,CTA能清晰显示动脉瘤的形态学特征,包括瘤体、瘤颈及载瘤动脉的关系。其优点在于成像速度快、组织创伤小、图像对比好,且检查费用相对较低。

3.MRA(磁共振血管成像):作为一种无创检查方法,MRA无需注射造影剂即可获得清晰的血管图像。它对较大的动脉瘤检出率较高,且能评估血管狭窄和闭塞情况。MRA无辐射,适合对造影剂过敏或年老体弱的患者。

 

一旦发现动脉瘤,应及时就医,根据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及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选择保守治疗、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同时,调整生活方式,如戒烟、控制血压、保持健康饮食和适量运动,以降低动脉瘤破裂的风险。

 

四、如何预防动脉瘤?

 

我们应保持合理饮食,遵循低盐低脂原则,避免暴饮暴食与过度饮酒,以防损害血管。坚持适量体育锻炼,能提升身体素质与免疫力,助力疾病防控,慢病患者运动还有助于控制病情。此外,要管理危险因素,慢病患者需按时服药、定期监测,将指标控制在正常范围,远离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

 

总之,动脉瘤是颅内的“隐形炸弹”,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我们应该通过定期体检、及时就医、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管理危险因素等措施来预防和发现动脉瘤。一旦确诊动脉瘤,应该尽早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以降低破裂出血的风险。守护好自己的健康!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