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麻醉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成为了现代医学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许多人对于麻醉的认知还较为浅显。部分人印象中的麻醉依然是“打一针睡一觉”,然后手术就做好了。
这种看法是较为片面的,麻醉并不是这么轻松简单的事情,而是一种较为复杂的医疗程序。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这篇科普文章,一起来揭开麻醉的神秘面纱,深入了解一下那些关于麻醉的小知识吧!
究竟什么是麻醉?
麻醉是指通过药物以及技术,人为地、可逆地使患者身体一部分或者全身失去知觉,感受不到疼痛,伴随或不伴随意识消失,达到最佳手术状态的技术。其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增加患者治疗过程中的舒适度,同时能够让医生更好的实施手术以及其他治疗或检查,提高其成功率。
麻醉都有哪些种类?
很多人印象当中的麻醉都是指全身麻醉,然而麻醉不止这一种类型,其包括但不限于局部麻醉、区域麻醉、椎管内麻醉以及全身麻醉,其作用范围和方式都存在不同,具体如下:
1、局部麻醉
局部麻醉是指在手术部位注射麻醉药物,使局部的神经末梢被阻滞而达到区域无痛效果的一种麻醉方式,常被用于一些小型手术当中,需要医生控制好药物的剂量以及注射深度和扩散范围,避免对周围组织造成不必要损伤。
2、区域麻醉
区域麻醉是指通过在特定的神经丛、神经干或者神经根周围注射麻醉药物,达到使该区域以及其支配区域形成麻醉效果的麻醉方式。同样需要精准的注射技术和对于解剖结构的良好把控,这样才能够确保麻醉的同时减少对于临近结构的影响。
3、椎管内麻醉
椎管内麻醉是指通过在脊椎的椎管内注射麻醉药物而达到阻滞脊神经根的麻醉效果的一种麻醉方式。具体来说,其包括硬膜外麻醉和蛛网膜下腔麻醉这两种方法,
4、全身麻醉
大多数人一提到麻醉就会想到全身麻醉,并且部分人认为全身麻醉就是“打一针睡过去”,而实际全身麻醉是一个复杂且高度专业化的医疗过程。全身麻醉要求患者在手术过程当中能够达到完全失去意识、肌肉松弛、自主反射消失、全身无痛、记忆力暂时可逆性消失的效果,以达到最佳的手术状态。在具体应用过程当中,全身麻醉的实施主要包括静脉给药、吸入给药以及静吸复合麻醉这几种方式,能够通过影响中枢神经系统来达到相应的全身麻醉效果。
关于麻醉的常见误区
1、全身麻醉就是打一针睡一觉
对于许多患者来说,在打完针之后就失去了意识和记忆,因此认为全身麻醉就是打一针。但实际上,全身麻醉的过程并不只是打针。
在全身麻醉前,麻醉医生首先会对于患者进行术前访视,了解患者的基本信息以及身体状况,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相应的麻醉方式和麻醉药物以及麻醉剂量,确保患者能够安全的进行麻醉。
在全身麻醉开始时,麻醉医生也需要进行麻醉诱导,这也就是大多数人说的打一针的过程。但是患者从清醒状态进入麻醉状态的过程,麻醉医生也会进行密切监测,以免患者出现各类意外情况。
在全身麻醉的手术过程当中,麻醉医生也会全程陪同,进行生命体征监测,根据手术情况,使用麻醉药物,让患者始终处于良好的手术状态下,直到手术结束。
在全身麻醉手术结束之后,麻醉医生也会密切监护患者,确保患者的生命体征处于正常水平,直到患者完全清醒。
总体来说,麻醉医生在整个全身麻醉的准备到结束之后都是不会缺席的,对于麻醉医生来说,麻醉并不是打一针那么简单的事情。
2、只有全身麻醉才需要禁食禁饮
在手术前,禁食禁饮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全身麻醉,这样才能够避免在围手术期以及手术时发生胃反流、呕吐甚至误吸引起窒息或肺炎,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但在实际医疗过程当中,不只有全身麻醉才需要禁食禁饮。例如,一些区域麻醉治疗在手术中可能会转为全身麻醉,包括剖腹产和一些复杂的骨科手术等等,在这种情况下,也需要手术前禁食禁。此外,对于一些配合度较低的儿童来说,也可能在手术治疗过程当中转为全身麻醉,因此要按全身麻醉的标准进行禁食禁饮。
3、全身麻醉容易让人变傻
关于麻醉最常见的谣言就是麻醉后容易让人变傻,出现智力下降。而实际上,麻醉后变傻是指术后认知功能障碍,这主要是由于麻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所导致的。但在现在的医疗条件之下,这种现象通常是短暂的其主要是由于身体内的麻醉药物没有完全代谢,当药物代谢完成之后,患者就会完全清醒。实际上,麻醉不会对于人的大脑造成不可逆的影响,即便是神经系统衰老且脆弱的老年人,在术后出现了短暂的记忆力和认知功能下降,一般也会在数天到数周内逐渐恢复。
4、麻药用多了会上瘾
许多患者都担心自己在麻醉后会对于麻醉药物产生依赖性。而实际上在麻醉手术或检查前,医生都会对于患者情况进行评估,控制麻醉药物的使用量和使用时间。而麻醉药品和一些精神类药品形成依赖性的关键在于使用的次数、剂量以及时间,如果长期大量或者过量应用才可能会导致上瘾。当前在临床上使用较为广泛的麻醉相关药物,只要按照正常方式和正规途径使用,就不会出现成瘾问题。
5、用了麻醉就不应该再感觉疼
许多患者认为用完麻醉之后应该感觉不到疼痛才对。尤其是自然分娩的产妇,在打了无痛之后,依然感受到疼痛,容易出现对于麻醉的质疑。而实际上,每个人的疼痛阈值是不同的,面对同等程度的疼痛反应也是不同的。一些麻醉方式只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疼痛,而不能够让患者完全失去疼痛感受,如果在使用麻醉之后依然感受到疼痛,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提升麻醉使用剂量,来提高镇痛效果。例如,在使用镇痛泵之后,依然感觉到明显疼痛时,可以通过按压加药,来提升止痛效果,但其也很难保证百分百无痛。
综上所述,麻醉是一个复杂的医疗过程,并不是打一针睡一觉那么简单,并且麻醉也不止全身麻醉这一种方式。当前依然有很多关于麻醉的误区,需要医护人员和患者一同努力,打破认知壁垒,去更加全面地了解麻醉,提升麻醉的临床应用效果,使患者们都能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