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这一神经系统疾病,常常令患者及其家属措手不及。当癫痫发作时,正确的应对措施至关重要,既能保护患者免受伤害,也能为后续的医疗救治赢得宝贵时间。作为神经内科主治医师,我希望通过这篇科普文章,向大众普及癫痫发作时的正确应对方法,让我们在面对这一突发状况时,能够沉着冷静、科学处理。
癫痫发作时,患者会经历什么?
癫痫发作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最常见的类型是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俗称“大发作”)。这种发作通常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先兆期:有些患者在发作前会有预感,比如头晕、恶心、视觉或听觉异常等。这些先兆是大脑异常放电的早期信号。
2.强直期:患者突然失去意识,全身肌肉强直,可能会倒地,呼吸暂停,脸色发青。
3.阵挛期:患者四肢开始抽搐,口吐白沫,可能伴有咬舌、尿失禁等情况。
4.恢复期:抽搐停止后,患者进入昏睡状态,逐渐恢复意识,但可能会感到疲倦、头痛或困惑。
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癫痫发作都会表现为抽搐。有些患者可能只是短暂失神、愣神,或者出现一些不自主的动作,这类发作称为部分性发作或失神发作。
遇到癫痫发作,我们应该怎么做?
1.保持冷静,迅速评估环境
遇到癫痫病患者发作时,首先要做的是保持冷静,不要惊慌失措。迅速观察周围环境,确保患者处于安全地带,远离尖锐或硬物,以防患者在抽搐过程中摔倒或碰撞导致二次伤害。同时,清除患者周围的杂物,保持空气流通,为急救创造良好条件。
2.保持呼吸道通畅
癫痫发作时,患者可能会出现口吐白沫或呕吐物,此时应立即将患者的头部偏向一侧,以便呕吐物自然流出,防止误吸入呼吸道导致窒息。同时,解开患者的衣领、领带等束缚物,确保呼吸顺畅。如果患者呼吸不畅,可以轻轻擦拭其口鼻周围的分泌物,但切记不要往他们口中放入任何物品,以免加重呼吸道阻塞或造成损伤。
3.防止舌咬伤
癫痫发作时,患者可能会牙关紧闭,有咬伤舌头的风险。此时,可以在患者的上下牙齿之间垫入软毛巾或纱布,以防咬伤。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强行撬开患者的牙关或放入硬质物品,以免损伤牙齿或口腔。如果手头没有软物,也可以尝试用手指轻轻抵住患者的下颚,使其嘴巴微张,减少咬伤的风险。
4.避免强行约束
在患者发作时,不要强行按压或约束患者的肢体,以免导致骨折或肌肉拉伤。癫痫患者的抽搐是大脑异常放电引起的,外力无法制止,反而可能加重伤害。此时,应让患者自然恢复,避免不必要的干预。同时,也不要试图通过摇晃或呼唤来唤醒患者,这种做法是无效的,并且可能会延长发作时间。
记录情况并及时就医
家属或旁观者应详细记录患者的发作时间、持续时间、症状表现等,以便医生后续诊断和治疗。如果发作持续时间较长(通常超过5分钟)或连续多次发作,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将患者送往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的过程中,可以尽量保持患者侧卧,以便呕吐物顺利流出,同时保持呼吸道通畅。
癫痫发作结束后,我们该做什么?
当癫痫发作停止后,患者通常会进入恢复期。此时,我们可以做以下几件事:
1.陪伴患者,给予安慰:患者在恢复期可能会感到困惑、疲倦或情绪低落,陪伴他们并提供心理支持非常重要。
2.帮助患者休息:发作后,患者可能需要休息一段时间。可以让他们在安静、舒适的环境中躺下,避免过度刺激。
3.观察患者状态:如果患者在恢复期出现异常行为或症状(如持续头痛、呕吐、意识不清等),应及时就医。
患者的日常管理与预防
对于癫痫患者而言,日常管理同样重要。患者应随身携带紧急联系卡、小剂量抗癫痫药物、软质防咬物品及病历资料,以便在紧急情况下,他人能迅速联系家属、及时给药、保护口腔并提供医生所需病史信息。此外,癫痫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服药,避免漏服或自行停药,以免诱发发作。
在预防方面,癫痫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减少诱发因素。同时,注意饮食调理,避免食用油腻、辛辣、海鲜等易致敏的食物,以及高糖、生冷、酒类等刺激性食物。这些食物可能加重神经系统的负担,增加癫痫发作的风险。
癫痫发作虽然看起来可怕,但只要我们掌握正确的应对方法,就能有效帮助患者,避免不必要的伤害。记住:保持冷静、保护患者、不要强行约束、不要塞东西、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果你身边有癫痫患者,不妨多了解一些相关知识,关键时刻或许能派上大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