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04月18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家长如何应对孩子的近视问题? - 数字报刊系统 如何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相处 家长如何应对孩子的近视问题? 甲状腺切除后的生活有哪些变化?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如何预防骨折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家长如何应对孩子的近视问题?

作者:百色市人民医院 黄梅凤

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和学习压力的增加,儿童近视问题日益严峻,成为许多家庭关注的焦点。作为家长,面对孩子近视的现实,既不必过分焦虑,也不能掉以轻心。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近视的成因、症状,并提供一系列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帮助家长更好地应对孩子的近视问题。

近视的基本认识

近视,简单来说,就是眼睛在看远处物体时,图像无法清晰聚焦在视网膜上,而是聚焦在视网膜前方,导致看远处模糊不清。近视不仅影响孩子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还可能随着度数的加深,增加患眼部疾病的风险,如视网膜脱落、青光眼等。

近视的成因复杂,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如果父母双方或一方有近视,孩子近视的风险会相对较高。同时,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如玩手机、平板电脑、看书,以及缺乏足够的户外活动,都是导致儿童近视的重要因素。

当孩子出现看远处模糊、频繁揉眼、眯眼看书、看电视时距离过近等症状时,家长应警惕孩子可能近视了。

及时检查,科学诊断

定期眼科检查是预防和发现近视的关键。建议家长在孩子3岁左右时,就带孩子进行第一次眼科检查,建立视力发育档案。此后,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眼科检查,尤其是当孩子出现近视迹象时,更应及时就医。

眼科检查通常包括视力测试、验光、眼底检查等环节。视力测试用于评估孩子的视力水平;验光则能更精确地测量孩子的屈光度,判断近视程度;眼底检查则有助于发现潜在的眼部疾病。

采取有效防控措施

1. 调整生活习惯

用眼卫生:教育孩子保持良好的用眼姿势,书本与眼睛的距离应保持在30厘米左右,电脑屏幕应位于眼睛下方约15度的地方。同时,要定期休息,遵循“20-20-20”原则,即每用眼20分钟,就远眺20英尺(约6米)的地方,休息20秒。

环境照明:确保学习和阅读环境光线充足但不刺眼,避免直射光线和过强的反光。使用可调节亮度的灯具,根据环境调整光线强度。

2. 增加户外活动

户外活动是预防近视的有效方法。研究表明,每天至少2小时的户外活动可以显著降低儿童近视的风险。户外活动不仅能让眼睛得到休息,还能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有助于眼睛健康。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参加各种户外运动,如跑步、游泳、骑自行车等,也可以简单地散步、晒太阳。重要的是让孩子走出室内,远离电子屏幕。

3. 合理饮食

均衡饮食对眼睛健康至关重要。鼓励孩子多吃富含维生素A、C、E和锌的食物,如胡萝卜、菠菜、西兰花、柑橘类水果、坚果等。这些食物有助于保护视网膜,减少眼睛疲劳。同时,要限制孩子摄入过多糖分和加工食品,这些食品可能增加近视的风险。

4. 佩戴合适的眼镜或隐形眼镜

当孩子被确诊为近视时,家长应根据医生的建议,为孩子选择合适的眼镜或隐形眼镜。眼镜的度数、镜片类型(如单焦点、多焦点)都需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来定。佩戴眼镜后,家长应督促孩子定期清洁和保养眼镜,避免镜片划伤或污染。同时,要定期检查眼镜是否适合孩子的脸型,及时调整或更换。

5. 考虑专业治疗

除了常规的防控措施外,家长还可以咨询医生关于一些新兴的近视控制方法。例如,角膜塑形镜(OK镜)可以在夜间佩戴,通过改变角膜形状来暂时矫正近视,白天无需佩戴眼镜也能看清。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则可以通过放松眼部肌肉,减缓近视的发展速度。

家庭支持与心理关怀

面对近视,孩子可能会感到焦虑或自卑。家长应给予孩子充分的情感支持,鼓励他们正视问题,积极采取措施改善视力。同时,家长自己也要以身作则,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用眼习惯,为孩子树立榜样。

全家一起参与户外活动,不仅能增进亲子关系,还能共同享受户外时光,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都有益处。家长可以安排一些有趣的户外游戏或活动,让孩子在快乐中保护眼睛。

持续监测与复查

近视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需要持续监测和复查。家长应定期带孩子回医院复查视力,跟踪近视的发展情况。如果孩子的近视度数有明显变化或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

根据复查结果,家长和医生可以共同评估防控措施的效果,灵活调整策略。例如,如果孩子的近视度数增长过快,可能需要加强户外活动或考虑使用专业的近视控制方法。

面对孩子的近视问题,家长不必过分担忧,但也不可掉以轻心。通过科学认识近视、及时检查诊断、采取有效防控措施、给予家庭支持与心理关怀以及持续监测与复查,可以与孩子共同努力,科学管理近视,保护孩子的眼睛健康。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