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对许多患者来说是日常管理的关键一环。然而,如何正确使用胰岛素,避免不良反应,并发挥其最佳疗效,是许多患者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将从胰岛素的保存、注射部位选择、注射方法、给药时间、注意事项以及不良反应等方面,为大家详细讲解如何正确使用胰岛素。
一、胰岛素的保存
未开封的胰岛素应在 2 - 8℃的冰箱中冷藏保存,不要冷冻。开封后的胰岛素可以在室温(不超过 25℃)下保存 28 天。如果室温过高,还是建议放在冰箱中冷藏,但使用前要提前取出,在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以免引起注射部位疼痛。
二、明确胰岛素注射部位
胰岛素的注射部位应选择在皮下脂肪丰富且无较多神经、血管分布的地方。适合注射的部位依次为腹部、大腿外侧、上臂外侧和臀部外上侧。
1.腹部:注射时要避开肚脐,至少离肚脐一掌开外的侧腹壁或下腹壁注射。
2.大腿:可以选择大腿外侧的皮下脂肪组织进行注射。
3.上臂:选择上臂外侧进行注射时,需确保肌肉组织较少。
4.臀部:臀部的外上侧也是理想的注射部位。
注射部位应遵循轮换规则,交替使用不同注射部位,并在同一注射部位内进行轮换。可以将注射部位分为多个区域,每周使用一个区域,并始终按照同一个方向(如顺时针方向)轮换。在同一区域内注射时,连续两次注射应间隔至少1厘米;不同注射部位之间的同一部位注射最好间隔1个月以上。
三、掌握注射方法
正确的注射方法能够有效减少疼痛和不良反应。
1.消毒:注射前用75%的酒精消毒注射部位,确保皮肤清洁。
2.选择针头:根据患者皮下脂肪的厚度,选择合适的胰岛素针头。孕妇和幼童建议使用4mm的注射针头。
3.注射角度:垂直进针,进针后缓慢推注,停留一段时间(至少10秒)再拔针。如果捏皮注射,注射完毕应先拔出针头,再松捏皮。
4.针头更换:每次注射后更换针头,避免感染。
5.若单次注射剂量大于40U,则应分两次注射,以减少局部刺激和疼痛。
四、给药时间
不同种类的胰岛素,给药时间也有所不同。
1.短效胰岛素:应在饭前30分钟注射,每天注射3-4次。
2.中效胰岛素:应在饭前40-60分钟注射,每天注射2次。
3.长效胰岛素:每天注射1次,可在任意时间注射,但一般习惯在固定时间进行。合理安排给药时间,能够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
五、注射前的准备工作
1.检查胰岛素:使用前检查胰岛素是否变色、是否有硬块或絮状物。如果有异常情况,不应使用。
2.胰岛素混合:使用预混胰岛素时,应缓慢来回摇晃10次以上,直到出现均匀的白色混悬液为止,禁止猛烈震荡。自制混合胰岛素时,应先抽吸短效胰岛素,再抽吸长效胰岛素,然后混匀,不能反序操作。
3.温度调节:为了减少注射时的疼痛,胰岛素应提前从冰箱拿出,在室温处放置30-60分钟,直到胰岛素达到常温后再行注射。
六、注射后的注意事项
1.针头处理:使用后的针头属于医疗污染锐器,应单手将外针帽套上针头并旋下放入锐器盒,或采用取针器取下针头,避免伤及他人。
2.等候进餐:注射胰岛素后,在等候进餐期间避免剧烈运动,以免运动过量导致低血糖发生,并且不要忘记或延误进餐。
3.观察不良反应:如果出现低血糖反应,可能与胰岛素剂量过大、饮食减少、运动量增加、饮酒有关,尤其是空腹饮酒。此时,应立即采取措施补充糖分,并更换部位再行注射。
七、不良反应与应对措施
使用胰岛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低血糖反应、注射部位皮肤反应、过敏反应等。
1.低血糖反应:表现为出汗、心悸、颤抖、无力、面色苍白等,严重时可能出现意识模糊、昏迷甚至死亡。应对措施包括立即食用含糖食物或静脉注射葡萄糖。
2.注射部位皮肤反应:可能出现红肿、硬结、皮下脂肪增生等情况。可通过轮换注射部位、避免同一部位多次注射等方式减轻。
3.过敏反应:少数患者可能出现全身性过敏反应,如皮疹、呼吸困难等。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总之,正确使用胰岛素,是糖尿病患者管理血糖、保持健康的重要手段。通过掌握胰岛素的保存方法、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和针头、掌握正确的注射方法和给药时间、注意注射前后的准备工作和注射后的注意事项,患者能够更好地发挥胰岛素的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