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04月11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需规避的五大陷阱 - 数字报刊系统 老年肌少症的早期识别与精准护理 痰中带血需要注意的那些事 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需规避的五大陷阱 孕期高血压的预防与治疗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需规避的五大陷阱

作者:南宁市第三人民医院 姚燕华

糖尿病作为威胁全球健康的代谢性疾病,其治疗过程常被形象地比喻为“走钢丝”——既需要精准的药物干预,也离不开对认知误区的清醒认识。临床工作中发现,超过60%的血糖控制不佳案例与用药误区存在直接关联。本文将结合药学专业知识,系统剖析药物治疗中的常见认知偏差,并提供科学应对方案。

常见误区

误区一:通用型用药思维

部分患者存在“成功案例复制”心理,认为某位病友的用药方案可完全套用。这种认知忽视了糖尿病治疗的个体化特性。人体对药物的代谢能力受基因多态性、内脏功能、体脂分布等多重因素影响。以二甲双胍为例,虽被推荐为2型糖尿病一线用药,但其胃肠道反应在BMI<23kg/m?人群中发生率显著升高。而磺脲类药物在老年群体中诱发低血糖的风险较年轻人增加2.3倍。

科学视角:建议由医生根据肝肾功能、血糖等指标评估,再结合生活习惯制定治疗方案。

误区二:过度恐惧药物不良反应

“药物伤肝伤肾”的担忧常导致患者自行减量甚至停药。这种认知偏差源于对药物安全性的片面理解。现代降糖药物在研发阶段已通过肝肾毒性筛查,如DPP-4抑制剂的肾小球滤过率适应范围可下探至30ml/min。值得关注的是,持续高血糖状态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是导致糖尿病肾病进展的核心机制。

药学指导:实际上,药物的副作用虽然存在,但大多数是可以管理或可逆的。相比之下,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带来的并发症可能会更严重,如心血管疾病、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肾病等。所以糖尿病患者应在医师和药师的指导下合理用药,监测药物的副作用。

误区三:自主调整治疗强度

部分患者将血糖仪显示的单个理想数值等同于治愈标准,自行增减药物剂量或擅自停药,这种认知误区常引发危险行为。研究显示,擅自停用胰岛素的患者,三个月内血糖反弹超标率高达82%。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种波动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使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56%。

药学建议:药物剂量的调整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停药前应咨询医生,逐步减量至停,避免血糖反跳。

误区四:单一依赖药物干预

将降糖药物视为“免罪金牌”的患者,五年内,是导致治疗失败的重要因素。临床数据表明,单纯依赖药物治疗血糖达标率仅为28%,而配合生活方式干预的群体可达63%。胰岛素抵抗的改善需要肌肉组织对葡萄糖的主动摄取,这恰恰是药物无法完全替代的生理过程。

整合疗法:药物治疗应与饮食控制、适量运动相结合,三者相辅相成。通过综合治疗,糖尿病患者才能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病情,提高生活质量。例如,合理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可以帮助患者保持健康的体重和代谢状态,减少药物的使用量,从而降低这些药物副作用的发生风险;血糖监测可以让患者及时了解自己的血糖水平,为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误区五:迷信保健品“根治方案

某些宣称“修复胰岛细胞”的保健品在市场上大行其道,这种认知陷阱往往延误治疗时机。基础研究证实,2型糖尿病患者的β细胞功能每年递减约4%,现有医疗手段仅能延缓而非逆转该进程。部分违法添加格列本脲的“保健品”,更会引发不可预测的低血糖风险。

药学辟谣:目前尚无科学证据表明任何保健品能根治糖尿病。糖尿病需长期、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饮食控制、运动疗法等,保健品只能作为辅助,不能替代正规药物。

应对策略

用药方案个体化: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肝肾功能、并发症情况等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选择合适的降糖药物、确定药物剂量和治疗时间等,确保治疗方案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智能监测体系:结合持续葡萄糖监测系统(CGM)与移动医疗APP,实现血糖波动可视化。

合理用药:患者应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得擅自更改药物剂量或停药。同时,患者应了解所用药物的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用药相关问题。此外,患者还应避免同时使用可能产生相互作用的药物,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科学的生活方式:坚持饮食控制和适量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同时还应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充足的睡眠。

糖尿病药物治疗本质上是一门平衡艺术,既需要规避认知误区,更要建立科学管理体系。通过个体化治疗、智能化监测手段、合理用药和科学的生活方式,确保实现血糖的精细调控,在保障生活质量的同时,最大限度延缓并发症进程。记住:正确的认知,本身就是一剂良药。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