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03月28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的隐形杀手 - 数字报刊系统 结直肠癌术前准备清单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的隐形杀手 柿子吃不对,当心胃结石 以医院-家庭-社区一体化护理模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的隐形杀手

作者: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二人民医院) 区玉凤


 

在我们忙碌的生活中,眼睛作为感知世界的窗口,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对于患有糖尿病的人来说,有一种“隐形杀手”正悄悄威胁着他们的视力健康,那就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眼睛的 “隐形杀手”。

一、什么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由于长期高血糖导致视网膜血管损伤,引发出血、渗出、水肿甚至新生血管形成。早期可能无症状,随着病情发展,患者可能出现视力模糊、视物变形、视野缺损、眼前黑影飘动或突然视力下降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甚至失明。定期眼底检查对糖尿病患者至关重要,早期发现和治疗可有效延缓病情进展,保护视力。

二、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发展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是糖尿病的病程和血糖控制情况。其他高危因素还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肾病、高尿酸、肥胖以及易感基因等。因此,糖尿病患者应特别关注这些指标,积极控制以上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以降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风险。

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分期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分期主要分为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具体分期如下:

I期(轻度非增生期):仅有毛细血管瘤样膨出或微动脉瘤形成。

Ⅱ期(中度非增生期):视网膜出现小点状或圆形出血,伴有黄白色的硬性渗出。

Ⅲ期(重度非增生期):每一象限视网膜内出血≥20个出血点,或至少2个象限出现静脉“串珠样”改变,或至少1个象限存在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

Ⅳ期(增生早期):出现视网膜新生血管或视盘新生血管。

V期(纤维增生期):出现纤维血管膜,可伴视网膜前出血或玻璃体积血。

VI期(增生晚期):出现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可合并纤维血管膜、视网膜前积血或玻璃体积血。

糖尿病性视网膜水肿:是因糖尿病导致视网膜血管受损,血管通透性增加,液体渗漏至视网膜组织,引起视网膜增厚。若水肿累及黄斑区,称为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

四、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检查与诊断

早期发现与诊断对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至关重要。主要检查技术有检眼镜检查、眼底照相、OCT和FFA,能直观显示视网膜病变,辅助医生诊断。糖尿病患者需定期眼科检查,指南建议:

1.成人1型糖尿病患者在发病5年内应接受首次散瞳眼底检查。

2.2型糖尿病患者一经确诊,应尽快进行散瞳眼科检查。

3.无论1型还是2型糖尿病患者,如有视网膜病变,随诊频率应每年1次;如病变进展或威胁视力,则应增加随诊频率。

4.糖尿病患者一次或多次眼科检查正常,可考虑每2年检查1次。

5.计划妊娠或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应进行综合性眼科检查,妊娠前或初3个月首查,整个妊娠期间和产后1年密切随访。以上建议有助于及时诊断与管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五、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治疗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治疗主要包括口服药物治疗、激光治疗、眼内药物注射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1.药物治疗:针对轻度和中度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通过口服或局部使用药物改善眼底血液循环,减轻病变程度,延缓病情进展。

2.激光治疗:适用于Ⅲ期及以上病变,利用激光照射视网膜非功能区,使其凝固萎缩,从而控制病情。该方法创伤小、恢复快,但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评估是否适用。

3.眼内药物注射治疗:眼内直接注射药物用于减轻糖尿病性视网膜水肿,减少新生血管形成和血管渗漏,有效控制病情并提升视力。

4.手术治疗:针对Ⅳ期及以上病变,尤其是出现玻璃体积血或视网膜脱离的患者,采用玻璃体切割术等微创手术,部分治疗效果显著。

六、如何预防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预防总是胜于治疗。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控制血糖是预防是控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键。应积极控制血压、血脂,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定期进行眼科检查,发现眼部视力下降及时就医处理,也是预防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重要手段

七、结语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虽然可怕,但只要我们提高警惕,积极控制血糖,定期检查,早期发现并治疗,就能最大程度降低它对视力的损害,让我们的眼睛持续捕捉生活中的美好。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