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疗技术的浩瀚星空中,超声检查犹如一颗璀璨的明星,以其无创、便捷的特点,成为医生诊断疾病的重要工具。当我们躺在检查床上,医生轻轻地将探头滑过皮肤表面,体内器官的图像便如画卷般在屏幕上徐徐展开。然而,有一种超声技术,它选择了一条更为“深入”的道路,这便是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
经食道超声:为何选择“深入虎穴”
常规的经胸超声检查,虽然能够大致展现心脏及周围结构的情况,但由于胸壁、肺气等因素的干扰,有时难以捕捉到心脏某些细微结构的清晰图像。这就像我们试图透过一层模糊的玻璃去观察室内的景象,虽然能看到大致轮廓,但细节却难以窥见。
为了更清晰地窥探心脏的秘密,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应运而生。这项技术将超声探头置入食管内,利用食管与心脏紧邻的解剖特点,从心脏的后方向前进行近距离探查。这种“深入敌后”的探查方式,有效避开了胸壁、肺气等干扰因素,能够提供更清晰、更详细的心脏结构和血流信息,为心脏超声检查开启了另一扇窗口。
经食道超声:能揭示哪些心脏秘密
经食道超声就像一位深入敌后的“侦察兵”,能够探查到经胸超声难以发现的“敌情”。具体来说,它能帮我们揭示以下几方面的心脏问题——
心脏瓣膜疾病:经食道超声清晰展现瓣膜形态功能,准确诊断瓣膜疾病,对评估病变程度及制定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心腔内血栓:心腔内血栓威胁房颤等心血管病患者。经食道超声能精准检测心腔内尤其左心耳血栓,为房颤抗凝治疗提供关键依据 。
感染性心内膜炎:这是一种严重的心脏感染疾病。经食道超声能够发现心脏瓣膜上的赘生物,辅助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为及时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先天性心脏病:经食道超声能够详细显示心脏内部结构,准确诊断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等先天性心脏病,为患者的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心脏肿瘤:这项技术还能够检测心脏内是否存在肿瘤,并评估肿瘤的性质和范围,为心脏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帮助。
此外,经食道超声还能清楚显示冠脉病变,如冠状动静脉瘘、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等;细致评估主动脉病变,如主动脉扩张、硬化斑块、主动脉夹层等;以及用于心脏及非心脏手术的术中监护等。
经食道超声检查:患者需如何做好准备
进行经食道超声检查前,患者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以确保检查的顺利进行——
口腔和食道准备:检查前需要消除口腔和食道内的活动异物,如可以取下的假牙、牙套等,以防止其在检查过程中脱落掉入气管造成窒息。
饮食准备:检查前8小时需禁食水,保证食道无食物残留,提升检查准确性。精神紧张的患者,医生可能会给予镇静剂缓解情绪。
检查过程及体位:检查时,患者通常取左侧卧位,术中监测时可取仰卧位。检查过程大约需要15分钟,期间患者需要保持配合,按照医生的指示进行呼吸和吞咽动作。
检查后恢复:检查后患者需平卧数分钟,术后2小时禁食,4小时内进流食,防咽部麻醉致误吸,咽部麻醉作用消失后再恢复正常饮食。
经食道超声安全吗
经食道超声是一项相对安全的检查技术,但也存在一些潜在风险。例如,检查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等咽部不适症状,这些症状通常可自行缓解。在极少数情况下,探头可能会损伤食道,引起出血或穿孔。
此外,探头刺激心脏可能会诱发心律失常,但这种情况通常为一过性,可自行恢复。医生会采取必要的措施来降低这些风险,并确保患者的安全。
哪些人需要做经食道超声
以下人群可能需要接受经食道超声检查——
经胸超声检查结果不明确者,需要进一步明确诊断。
怀疑患有心脏瓣膜疾病、心腔内血栓、感染性心内膜炎、先天性心脏病、心脏肿瘤等心脏疾病的患者。
需要进行心脏手术术前评估和术后随访的患者。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的优势及意义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具有诸多优势,其意义深远。它不仅能够提供更清晰、更详细的心脏结构和血流信息,还能准确检测心腔内血栓、感染性心内膜炎等难以发现的心脏问题。此外,它还能用于心脏手术的术前评估和术后随访,为手术的成功提供有力保障。
结语
总之,经食道超声是先进心脏超声技术,凭借独特探查方式与精准诊断力,在心脏疾病诊疗中作用重大。患者了解相关知识、做好检查前准备并配合操作,是检查顺利与诊断准确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