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02月07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急性心梗后如何科学护理 - 数字报刊系统 甲状腺癌术后,用药有讲究 宫颈环扎术后出血怎么办 下肢骨折后的康复之路 急性心梗后如何科学护理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急性心梗后如何科学护理

作者: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向谢珍


急性心肌梗死,简称急性心梗,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这是一种极为严重的心血管疾病,若不及时救治,可能危及生命。除了及时的医疗干预,科学的护理同样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介绍急性心梗后的科学护理方法,旨在帮助患者及家属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共同促进患者的康复。

 

急性心梗后的一般护理原则

 

急性心梗发生后,患者需立即进入绝对卧床休息状态。这是因为在心梗初期,心脏功能受到严重损害,任何额外的体力活动都可能增加心肌的耗氧量,加重心脏负担。因此,患者应保持平躺姿势,避免翻身、坐起等动作,以减少心脏的负担。同时,为了给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休息环境,应保持病房安静,减少不必要的探视和交谈。家属和医护人员应尽量保持轻声细语,避免突然的声响或动作,以免惊吓到患者,引发情绪波动。

 

在急性心梗后的护理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医护人员需要定期测量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频率和体温,以及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皮肤颜色等,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

 

饮食护理

 

合理的饮食对急性心梗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发病初期,消化功能可能受损,因此建议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稀饭、藕粉、果汁等,以减轻胃肠负担。随着病情稳定,可逐渐过渡到软食,并最终恢复正常饮食。在整个康复过程中,应坚持低盐、低脂、低胆固醇的饮食原则,因为过多盐分会导致血压升高,增加心脏负担,而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则可能加重动脉粥样硬化。

 

为促进康复,患者应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这些食物易于消化且能预防便秘。同时,务必避免暴饮暴食,每餐应适量,保持七八分饱即可。进食时应细嚼慢咽,以免消化不良或呛咳,从而加重心脏负担。

 

大小便护理

 

对于急性心梗患者而言,保持大便通畅同样重要。由于卧床和饮食的改变,患者可能会出现便秘的情况。此时,应鼓励患者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并适当使用缓泻剂或开塞露来帮助排便。但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应避免用力排便,以免增加心脏负担,甚至诱发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

 

在小便方面,医护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尿量变化。尿量是反映肾功能和体液平衡的重要指标。如果尿量过少或过多,都可能是病情变化的信号。因此,医护人员应定期记录患者的尿量,并及时报告给医生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疼痛护理

 

急性心梗患者常常伴随着剧烈的胸痛或心前区疼痛。这种疼痛不仅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还可能导致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的产生。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应重视患者的疼痛管理。

 

医护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性质,给予适当的镇痛、镇静药物来缓解疼痛。同时,还可以通过心理支持来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例如,可以向患者解释病情的发展过程和治疗方案,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也可以通过陪伴、安慰等方式来给予患者情感上的支持。

 

康复指导

 

在急性心梗的康复期,科学的康复指导对于患者的恢复至关重要。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在康复初期,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渐增加活动量。起初可以在床上进行简单的肢体活动,如翻身、抬腿等;随着病情的逐渐好转,可以逐渐下床活动,如床边站立、慢走等。但需要注意的是,活动应量力而行,避免过度劳累。

 

在康复过程中,患者还应遵循医嘱按时服药。药物是治疗心梗的重要手段之一,患者必须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服用药物,不得随意更改剂量或停药。同时,患者还应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以便及时了解自己的病情恢复情况,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调整治疗方案。

 

预防再次发作

 

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对心梗患者至关重要。患者应遵循低盐、低脂、低胆固醇的饮食原则,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全谷物,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饮酒。 

 

其次,规律的运动锻炼也是康复的关键。适当的运动能增强心脏功能,改善血液循环,但需注意量力而行,避免过度劳累。同时,患者应定期体检和复查,关注身体状况,如出现不适应及时就医。最后,戒烟是预防心梗再次发作的重要措施,能显著降低心梗风险。

 

结语

 

急性心梗作为严重心血管疾病,科学护理对患者康复极为重要。患者需积极采取措施促进康复并预防复发,同时,家属与医护人员应给予充分关心与支持,共同营造良好康复环境,助力患者早日康复。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九章数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