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02月21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儿童过敏性紫癜的相关知识 - 数字报刊系统 糖友要当心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肛肠湿热,中医如何清热解毒 儿童过敏性紫癜的相关知识 战胜盆腔炎,中医治疗来帮忙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儿童过敏性紫癜的相关知识

作者: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黄子暌


 

过敏性紫癜,作为一种免疫介导的小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主要影响学龄及学龄前儿童,其病理基础是全身广泛性小血管的无菌性炎症。这一疾病不仅影响皮肤,还可能累及消化道、关节乃至肾脏,给孩子的健康带来不小的挑战。本文旨在全面解析过敏性紫癜,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一疾病。

 

一、过敏性紫癜概览

 

1.发病特点:①年龄:多见于2至8岁的儿童。②性别:男孩发病率高于女孩,比例约为1.4至2:1。③季节:春秋季节为高发期。

2.病理基础与发病机制:过敏性紫癜的根源在于广泛的小血管炎症,这种炎症可以波及皮肤、肾脏、关节及胃肠道等多个系统。其发病机制涉及遗传易感性个体在感染原、过敏原等多种刺激因子的作用下,引发异常的免疫反应,导致系统性血管炎,进而造成组织和脏器的损伤。

 

二、病因探索

 

过敏性紫癜的触发因素多样,包括但不限于:1.感染:如链球菌、病毒、寄生虫等。2.药物与食物:如阿司匹林、抗生素、蛋类、乳类等。3.其他:疫苗接种、过敏原接触、遗传因素等也扮演重要角色。

 

三、临床表现详解

 

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包括:

1. 皮肤紫癜:这是最典型的特征,表现为四肢和臀部对称分布、大小不一的皮疹,高出皮面,压之不褪色,可伴有血管神经性水肿、坏死或水疱。

2. 消化道症状:约三分之二的患者会出现腹痛、呕吐、便血等症状,这是由于肠壁水肿、出血、坏死或穿孔所致。消化道症状有时甚至先于皮肤紫癜出现,需高度警惕。

3. 关节症状:约三分之一的患者会有关节肿痛、活动受限,主要累及踝、膝、腕、肘等大关节,但通常不留后遗症。

4. 肾脏受累:这是决定疾病远期预后的关键因素,约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的患者会在病程2至4周内出现血尿、蛋白尿和管型尿,轻重不一,大多能完全恢复,但少数可能发展为慢性肾炎。

5. 其他罕见症状:包括神经系统症状(如头昏痛、淡漠、惊厥、昏迷)、呼吸系统症状(如气急、肺出血)以及循环系统症状(如心肌炎、心包炎)等。

 

四、辅助检查与诊断

 

过敏性紫癜的诊断依赖于典型的临床表现,并结合一系列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指标,但外周血象、血块退缩实验、出凝血时间等可帮助排除其他血液系统疾病。

2.尿检:对于肾脏受累的患者,尿检可发现红细胞、蛋白及管型等异常。

3.大便隐血:消化道出血时,大便隐血试验常呈阳性。

4.免疫学检查:血清IgA、IgE增高提示过敏反应活跃。

5.腹部B超:有助于早期诊断肠套叠等并发症。

根据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结果,可将过敏性紫癜分为单纯皮肤型、腹型、关节型、肾型和混合型,以便制定更精准的治疗方案。

 

五、治疗与护理

 

过敏性紫癜的治疗原则包括:

1. 休息与饮食:急性期需卧床休息,减少活动,采用少渣饮食,消化道出血时应禁食。

2. 去除过敏原与抗过敏治疗:应用抗组胺药物如扑尔敏、氯雷他定等,以减轻过敏反应。

3. 抗感染治疗:针对存在的感染进行治疗,如链球菌感染、疱疹病毒感染等。

4. 抗凝治疗:使用双嘧达莫(潘生丁)、肝素等药物,预防血栓形成。

5. 对症与支持治疗:针对关节炎、消化道症状等给予相应的处理,如使用非激素类抗炎药、解痉剂等。

 

六、预后与家长关切

 

预后:过敏性紫癜通常具有自限性,预后良好,但易反复发作。急性期死亡主要由消化道并发症引起,而肾脏受累程度是决定长期预后的关键。

家长常见问题解答:

1. 是否需要检查过敏原?

    检查过敏原虽有一定参考意义,但过敏原种类繁多,难以一一检测,且部分过敏原如尘螨难以完全避免。此外,人体过敏状态会随时间变化,因此建议家长注意观察孩子的生活环境和饮食习惯,适时调整。

2. 激素使用是否影响生长发育?

    激素治疗确实存在副作用,但短期、小剂量使用对生长发育影响有限。对于严重的腹痛或肾脏受累,激素治疗是必要的。

3. 何时能重返校园?

    病情恢复后约1个月,孩子可考虑重返校园,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减少接触新书、油画棒等可能含有过敏原的物品,饮食尽量在家准备。

4. 能否接种疫苗?

   急性期不建议接种疫苗,因为部分过敏性紫癜病例与疫苗接种有关。至于紫癜治愈后多久可接种疫苗,目前尚无定论,一般建议至少1年内避免接种,但特殊情况下(如狂犬病暴露)需权衡利弊后决定。

总之,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复杂且多变的疾病,需要家长、医生和孩子共同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生活环境。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九章数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