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02月14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怎么科学应对孕期感冒 - 数字报刊系统 胆汁反流性胃炎:胃里的“小麻烦” 慢性肠炎患者的调理之道 怎么科学应对孕期感冒 胰腺炎恢复期的饮食注意事项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怎么科学应对孕期感冒

作者: 钦州市浦北县人民医院 李兆炯


怀孕,这一生命中极为特殊的阶段,充满了期待与喜悦,但同时也伴随着身体的一系列变化,其中之一便是免疫力的相对下降,使得准妈妈们更容易成为感冒等疾病的“目标”。面对感冒,许多孕妇陷入了两难:既担心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又害怕硬扛会影响自身健康和胎儿的发育。实际上,孕期感冒并不需要一味硬扛,科学应对才是关键。本文将详细介绍孕期感冒的原因、症状、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以及预防策略,帮助准妈妈们安全度过这一特殊时期。

 

孕期感冒:了解你的“敌人”

 

孕期感冒,多由鼻病毒、流感病毒等病毒引起,其症状与非孕期感冒相似,包括鼻塞、流涕、打喷嚏、咳嗽、喉咙痛、发热等。然而,由于孕期生理的特殊变化,这些症状可能更加严重,且对胎儿构成潜在风险。高热可能影响胎儿神经系统发育,某些病毒感染则可能增加胎儿畸形的风险。因此,对准妈妈而言,了解并重视孕期感冒显得尤为重要。

 

非药物治疗:首选的安全策略

 

1. 充分休息与补水

休息:充足的休息是恢复体力的基础。孕妇感冒后应尽量减少活动,保证每天有8-10小时的睡眠,有助于身体对抗病毒。

补水:多喝水可以稀释痰液、缓解喉咙痛,同时促进新陈代谢,帮助排毒。建议每日饮水量达到8-10杯,可以选择白开水、温柠檬水或淡盐水。

 

2. 饮食调整

营养均衡:注重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如瘦肉、鱼类、蛋类、新鲜蔬菜和水果。

富含维生素C:增加橙子、柠檬、草莓、猕猴桃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以增强免疫力。

避免刺激:减少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的摄入,以免加重喉咙痛和胃肠道负担。

 

3. 物理降温

对于发热不超过38.5℃的孕妇,可采用物理降温法,如用湿毛巾敷额头、颈部、腋窝和腹股沟,或使用退热贴,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安全有效。

 

药物治疗:必要时的谨慎选择

 

当非药物治疗无法缓解严重症状,或感冒对胎儿构成潜在威胁时,药物治疗成为必要选择,但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1. 解热镇痛药

对乙酰氨基酚:孕期较为安全的选择,可有效缓解发热、头痛和肌肉痛,对胎儿影响较小。

布洛芬:孕早期和孕晚期应避免使用,孕中期仅在医生严格评估后谨慎使用。

 

2. 止咳祛痰药

右美沙芬:适当选用,可缓解咳嗽,通常不会对胎儿造成明显危害。

氨溴索:促进痰液排出,改善呼吸道通气,孕期使用相对安全。

注意:含可待因的止咳药绝对禁用,因其可能导致胎儿成瘾或呼吸抑制。

 

3. 抗组胺药

氯雷他定等第二代抗组胺药,可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缓解鼻塞、流涕等症状。

 

4. 抗生素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相对安全,常用于治疗细菌感染引起的呼吸道炎症。

阿奇霉素:根据病情选用,但红霉素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

禁用: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等,因具有耳毒性、肾毒性或致畸作用,孕期禁用。

 

及时就医:特殊情况下的必要之举

 

1. 孕早期感冒

孕早期是胎儿致畸的敏感期,感冒后应立即就医,医生会根据病情评估,优先采用非药物治疗,必要时选用对胎儿风险最低的药物,并密切监测胎儿发育。

 

2. 伴有其他症状或原有疾病加重

如感冒伴有胸痛、气促、腹痛、阴道流血等异常,或孕妇有心脏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且病情加重,应立即就医,以免延误治疗。

 

3. 疑似流感或其他特殊病毒感染

在流感高发季节,若感冒症状严重且周围有流感流行趋势,应高度怀疑流感,尽快就医,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

 

预防胜于治疗:构建坚实的防线

 

1. 个人卫生:勤洗手,使用肥皂和流动水,特别是在接触公共物品后。避免触摸眼睛、鼻子和嘴巴,减少病毒传播机会。

2. 环境管理: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尤其是在流感季节。外出时佩戴口罩,减少病毒和细菌的吸入。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减少病原体滋生。

3. 饮食与运动:均衡饮食,保证充足营养,增强免疫力。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如散步、孕妇瑜伽,提高身体抵抗力,但避免过度劳累。

4. 疫苗接种:根据医生建议,接种流感疫苗,特别是孕妇,以降低流感风险。

 

综上所述,孕期感冒并非只能硬扛,通过科学合理的非药物治疗、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以及积极的预防措施,准妈妈们可以有效应对感冒,保护自己和胎儿的健康。在整个过程中,与医生的密切沟通至关重要,遵循专业建议,让孕期更加安心,迎接健康宝宝的到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九章数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