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02月14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正确认识精神分裂症 - 数字报刊系统 正确认识精神分裂症 三阶梯镇痛给药及用药的不良反应 宝宝腹泻,用药需谨慎 超声揭秘甲状腺结节长啥样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正确认识精神分裂症

作者:北海市合浦精神病医院 周梅香

精神分裂症,复杂长期,影响生活,考验社会理解。本文旨在介绍其基本知识,消除误解,促健康认知,构建支持理解社会。它非日常所言“精神分裂”,而是医学明确疾病。正确理解对患者康复、家庭和谐、社会进步至关重要。愿以科学视角,带您走进真实世界,揭开面纱,促正确认知与接纳,共筑温暖社会。

精神分裂症的基本概念

精神分裂症,简而言之,是一种涉及思维、情感、行为之间不协调,以及与现实世界联系减弱或扭曲的精神疾病。它并非简单的“性格分裂”,而是一种深刻的内在体验紊乱,影响着患者的感知、思考和交流能力。值得注意的是,精神分裂症并非罕见,全球范围内都有其病例报告,且患者群体广泛,不受年龄、性别、种族或社会经济地位的限制。

症状表现

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多样且复杂,大致可分为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及认知症状三大类。

1. 阳性症状:最为人所知的包括幻觉和妄想。幻觉,如幻听(听到不存在的声音)和幻视(看到不存在的事物),能让患者感受到逼真的、外部强加的感知体验。妄想,则是患者对现实情况的错误解释,如被迫害妄想(认为有人蓄意加害)、夸大妄想(认为自己拥有非凡能力)等。

2. 阴性症状:表现为情感的平淡、社交退缩、缺乏动力或兴趣,以及语言贫乏。患者可能显得冷漠无情,对日常活动失去兴趣,甚至难以表达基本情感或维持正常的社交关系。

3. 认知症状:涉及注意力集中困难、记忆力下降、决策能力受损等。这些认知障碍不仅影响患者的学习和工作能力,还可能导致自我管理能力的下降。

4. 重要的是,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因人而异,且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波动,有的症状可能短暂出现后消失,而有的则可能持续存在并加重。

病因与风险因素

精神分裂症的成因复杂,至今尚未完全明确。研究表明,其发病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生物因素方面,遗传占据重要地位,有家族史者患病风险高。同时,大脑结构功能异常,尤其是多巴胺、谷氨酸等神经递质失衡,也是关键诱因。心理因素上,早期生活压力、创伤经历如童年虐待、亲人离世等,可能增加发病风险。社会环境因素也不容忽视,不良家庭环境、缺乏社会支持及长期精神压力,均可能成为精神分裂症的触发因素。

 诊断与治疗

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是一个综合评估的过程,涉及临床访谈、心理评估(如症状量表、认知测试)以及必要的医学检查(如脑部扫描)。治疗原则以药物治疗为主,辅以心理治疗、社会技能训练和家庭支持。

1. 药物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是首选治疗方案,通过调节大脑中的神经递质水平,减轻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 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CBT),帮助患者识别并改变消极思维模式,增强应对压力的能力。

3. 社会技能训练:旨在提高患者的社交、工作和生活技能,促进其社会融入。

4. 家庭支持:家庭成员的理解、鼓励和支持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家庭治疗可帮助改善家庭关系,减轻患者压力。

 患者与家属的支持与应对

面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家属需共同努力。患者应积极参与治疗,了解病情,保持乐观,学习冥想、瑜伽等压力管理技巧以缓解症状。家属则需成为患者的坚实支撑,提供情感支持,学习疾病知识,共同参与治疗,并创造安全稳定的家庭环境,减少患者压力。同时,利用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康复中心及在线平台等资源,获取专业帮助,减轻家庭负担,共同助力患者康复。

 社会认知与消除偏见

社会对精神分裂症的理解和接纳程度,直接影响着患者的康复和社会融入。

1. 提高公众意识:通过教育、媒体宣传等方式,普及精神分裂症知识,强调其是一种疾病而非个人选择或弱点。

2. 倡导包容与理解:鼓励社会各界减少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歧视,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促进社会的融合与包容。

3. 媒体责任:媒体应准确、正面地报道精神疾病相关议题,避免刻板印象和污名化,为公众树立正确的认知导向。

结语

精神分裂症治疗挑战大,更需社会理解支持。本文旨在让公众正确认识此症,非禁忌而是需共同面对的医学问题。早期诊断、持续治疗、社会支持及公众认知是关键。我们呼吁共创温暖包容的社会环境,让精神疾病患者在理解与支持中康复融入社会。每个人都是学习者、支持者,应以科学态度、人文关怀,共守精神宁静和谐。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