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11月07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神经衰弱,康复从“心”开始! - 数字报刊系统 痔疮“捣乱”,怎么应对便血? 高血压患者,定期查同型半胱氨酸很关键 神经衰弱,康复从“心”开始! 推拿来帮忙,小儿夜啼变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神经衰弱,康复从“心”开始!

作者:河池市第三人民医院 莫兰秀


快节奏生活里,很多人常感疲惫、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大,还有失眠、头痛、心慌等症状。这些可能不是身体器官故障,而是神经系统长期超负荷导致,医学上叫神经衰弱。如今,神经衰弱诊断在现代精神医学中多被更具体的术语替代,但大众仍常用它描述长期精神紧张、压力过大引发的身心不适。康复医学主张身心同治,解决此类问题,康复要从入手。

一、什么是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并非神经真的衰弱了,而是大脑高级神经活动长期处于过度兴奋或抑制失调的状态。通俗来说,就像一台电脑长时间高负荷运行,系统开始卡顿、发热、反应迟钝。人的大脑也是如此,当长期面对工作压力、人际关系紧张、生活变故或睡眠不足等情况,神经系统得不到充分休息和调节,就会出现功能紊乱。

典型症状包括:持续性疲劳、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下降、情绪易激动或低落、对声音或光线敏感、入睡困难或睡眠浅、多梦易醒,以及伴随的头痛、头晕、心悸、胃肠不适等躯体表现。这些症状虽不危及生命,却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让人陷入越紧张越睡不着,越睡不着越焦虑的恶性循环。

二、为何康复要从入手?

神经衰弱的核心问题在于心理与神经功能的失衡。药物虽可短期缓解症状,但若不解决心理层面的压力源和应对方式,症状极易反复。康复医学强调整体观功能恢复,主张通过非药物、多维度的干预手段,帮助个体重建身心平衡。

首先,认知调整至关重要。很多人误以为神经衰弱脑子坏了意志薄弱,这种错误认知反而加重心理负担。事实上,这是一种可逆的功能性失调,通过科学干预完全可以恢复。理解这一点,是迈出康复的第一步。

其次,情绪管理能力的提升是关键。长期压抑情绪、缺乏有效宣泄渠道,会让神经系统持续处于警觉状态。学会识别情绪、接纳情绪,并采用健康方式表达和调节,如倾诉、写日记、艺术表达等,有助于降低神经系统的警报级别

三、康复医学有哪些有效手段?

在康复医学科,针对神经衰弱的干预通常采用生物-心理-社会综合模式,具体包括以下几类方法:

1.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CBT)是目前最有效的心理干预之一。它帮助个体识别并改变消极思维模式,建立更积极、现实的认知方式,同时通过行为实验和放松训练,逐步缓解焦虑与失眠。此外,正念疗法、接纳承诺疗法(ACT)等也被广泛应用于提升心理弹性。

2.物理治疗与神经调控: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生物反馈治疗等技术,可通过调节大脑皮层兴奋性,改善睡眠和情绪。生物反馈则让患者直观看到自己的生理指标(如心率、肌电),从而学会主动调控身体反应,达到放松状态。

3.运动康复:规律、适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瑜伽、太极等,不仅能促进内啡肽分泌,改善情绪,还能调节自主神经功能,提高睡眠质量。康复医师会根据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运动处方,循序渐进,避免过度疲劳。

4.生活方式重建:良好的作息、均衡的饮食、减少咖啡因和酒精摄入、营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都是康复的基础。特别要强调睡眠卫生”——固定上床和起床时间,睡前避免使用电子设备,建立床只用于睡眠的条件反射。

5.社会支持系统激活:家人和朋友的理解与陪伴,是康复的重要助力。康复团队常会指导家属如何给予有效支持,避免指责或过度保护,营造温暖、接纳的家庭氛围。

四、康复是一个过程,需要耐心与坚持

神经衰弱的康复并非一蹴而就。症状可能在好转过程中出现波动,这是正常现象。重要的是保持信心,坚持执行康复计划,不因短期反复而放弃。同时,避免频繁就医、反复检查,以免陷入疑病陷阱,加重心理负担。

并非所有类似症状都属于神经衰弱。若出现明显的情绪低落、兴趣丧失、自杀念头,或躯体症状持续加重,应及时转诊至精神心理专科,排除抑郁症、焦虑症或其他器质性疾病。

总之,神经衰弱,本质上是现代人身心失衡的一种信号。它提醒我们:在追求效率与成就的同时,不能忽视内心的节奏与需求。康复医学提供的不仅是技术手段,更是一种回归自我、关照内心的生活哲学。通过科学认知、心理调适、行为改变与社会支持,绝大多数人都能走出神经衰弱的困扰,重获内心的宁静与活力。康复之路,始于觉察,成于行动,而核心,始终在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九章数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