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11月07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痔疮“捣乱”,怎么应对便血? - 数字报刊系统 痔疮“捣乱”,怎么应对便血? 高血压患者,定期查同型半胱氨酸很关键 神经衰弱,康复从“心”开始! 推拿来帮忙,小儿夜啼变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痔疮“捣乱”,怎么应对便血?

作者: 桂平华仁医院 张相朋


 

生活中,不少人都有过上完厕所,发现手纸有鲜红血迹或马桶泛红的尴尬场景,这常让人心里一惊,担心身体出大问题。其实,这很可能是痔疮在“捣乱”。痔疮是常见肛肠疾病,便血是其典型症状之一。多数不严重,但也不能忽视,它可能是身体的“求救信号”。

 

一、认识痔疮:便血背后的“元凶”长啥样?

 

痔疮,本质是肛门附近静脉血管“堵车”。正常情况下,这些静脉负责将血液从肛门送回心脏。但若长时间站立、久坐,或便秘时用力排便,静脉压力增大,血液回流受阻,静脉便会像气球般膨胀,进而形成痔疮。依据位置差异,痔疮可分为内痔(位于肛门内部)、外痔(长在肛门外部)以及混合痔(内外均有)。

 

内痔“脾气大”,被摩擦、挤压或破裂时,会流出鲜红血液,血通常不与粪便混合,可能滴落或喷出。不过,便血并非全是痔疮所致,肠癌、肛裂等疾病也可能引发。肠癌便血可能带黏液、颜色偏暗;肛裂便血则常伴有排便时的剧烈疼痛,学会区分十分关键。

 

二、便血应对:分三步走,科学处理不慌张

 

第一步:紧急止血,别让情况恶化 

发现便血后,首先要保持冷静,别因为紧张而用力排便,否则可能加重出血。可以用干净的纱布或柔软的纸巾轻轻压在肛门上,帮助止血。注意,别用粗糙的卫生纸猛擦,否则可能把痔疮擦破,让出血更严重。

 

第二步:家庭护理,缓解症状有妙招 

止血后,可以试着用温水坐浴。找个小盆,装上40℃左右的温水,把屁股泡进去,每次10-15分钟,每天2-3次。温水能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痔疮的肿胀和疼痛。如果家里有痔疮膏或栓剂,也可以按照说明书用一点,它们能消炎、止痛,让痔疮“安静”下来。

 

第三步:观察症状,该就医时别拖延 

如果便血只是偶尔发生,量不多,颜色鲜红,而且没有其他不舒服(比如头晕、乏力、腹痛),可以先观察几天,同时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但如果便血持续超过3天,或者血量变多,甚至出现暗红色、黑色的血,或者大便变细、体重下降,那就得赶紧去医院了。尤其是孕妇、老年人,或者免疫力差的人,别自己硬扛,及时找医生才是正道。

 

三、预防痔疮:日常习惯是“护菊”关键

 

1. 动起来,防痔疮“偷袭”

久坐久站易引发痔疮,每坐1小时应起身活动5分钟,还可做提肛运动,即像憋大便般收缩肛门,保持3秒后放松,重复10次,能促进肛门周围血液循环,预防痔疮。

 

2. 吃对路,给肠道“减负”

便秘会加重痔疮,日常要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以软化大便、减少摩擦。同时,少吃辛辣、油炸食品,避免刺激肛门。

 

3. 排顺畅,养成好节奏

每天固定时间如晨起后排便,控制时长在5分钟内,别边玩手机边蹲。排便时勿用力过猛,以防痔疮加重。

 

四、治疗选择:从“温和”到“彻底”的阶梯方案

 

如果痔疮反复便血,或者已经长成“小肉球”,影响了生活,那就得考虑治疗了。轻度的痔疮,可以通过药物和物理治疗来缓解,比如口服静脉活性药物(能减轻静脉肿胀),或者用红外线照射、激光治疗。如果痔疮比较严重(比如Ⅲ-Ⅳ度内痔,或者混合痔反复出血),可能需要手术。现在手术技术很先进,比如PPH手术(痔上黏膜环切术),创伤小、恢复快,术后第二天就能下床活动。

 

五、误区澄清:别让“偏方”害了你

 

误区1:便血=痔疮,不用检查 

很多人觉得便血就是痔疮,不用大惊小怪。但其实,肠癌早期也可能便血,而且症状和痔疮很像。40岁以上的人,或者有肠癌家族史的人,建议定期做肠镜检查,别让小病拖成大病。

 

误区2:手术能一劳永逸 

有些人觉得,做了痔疮手术就万事大吉了。但其实,术后如果不调整生活习惯(比如继续久坐、吃辣),痔疮很可能复发。所以,手术只是“治标”,改变习惯才是“治本”。

 

误区3:偏方能治便血 

网上流传着各种“偏方”,比如用醋、蒜涂抹肛门,或者喝某种草药。这些方法不仅没用,还可能刺激肛门,加重病情。治痔疮,还是得听医生的,别自己瞎折腾。

 

六、结语:科学应对,让“菊花”远离烦恼

 

便血虽然常见,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它可能是痔疮在“提醒”你,该调整生活习惯了。从今天起,少坐多动、多吃蔬菜、定时排便,让“菊花”保持健康。如果便血反复或加重,别犹豫,及时去医院。记住,“小痔疮,大健康”,别让便血成为生活的“红色警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九章数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