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11月07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心绞痛来了,别慌,看这里 - 数字报刊系统 脓毒症的早期信号与日常预防 腰痛反复真愁人,中医内科教你巧缓解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给吞咽困难患者的“营养通道” 心绞痛来了,别慌,看这里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心绞痛来了,别慌,看这里

作者:宾阳县人民医院 陈瑶


生活中,不少人面对胸口疼状况处理不当:有人当“老胃病”吃胃药应付,有人胸痛时用力揉胸口或盲目找药,还有年轻人因觉得心绞痛是老人病而忽视。实际上,心绞痛是心脏的“紧急求救信号”,错处理可能错过黄金急救时间,引发严重后果。其实,心绞痛多是冠心病早期表现,学会“正确识别、即时处理、后续就医”,就能有效降低风险。

 

心绞痛是啥?为啥会疼?

 

心脏如同身体的“发动机”,冠状动脉则是给其供血的“输油管”。若冠状动脉因动脉粥样硬化变窄,“输油”不足,心脏就会以“疼痛”示警。简单说,心绞痛是心脏“缺营养”的信号。

三类情况易诱发心绞痛:

1.心脏耗氧增加时:剧烈运动、情绪激动、寒冷刺激、吃得过饱、用力排便憋气等,都会让心脏需血增多,狭窄的冠状动脉供不应求,引发疼痛。

2.高危人群:中老年人、有“三高”者、长期吸烟酗酒者、肥胖或不爱运动的人,冠状动脉更易狭窄,更易发生心绞痛。

3.血管突然痉挛:少数情况下,冠状动脉即使无严重狭窄,也可能因情绪、寒冷等刺激出现短暂痉挛,导致供血减少,引发心绞痛。高危人群出现类似症状千万别忽视。

 

会识别:心绞痛发作,身体有这些信号

 

很多人分不清“普通胸口疼”和“心绞痛”,耽误处理。其实,心绞痛发作时身体会发出明确信号:

 

1.核心信号:疼痛位置大多在胸口正中间或偏左,可放射到左肩、左臂内侧、脖子、下巴、后背等;疼痛感觉为闷痛、胀痛、压榨感,伴有胸闷、气短;疼痛时长一般3-5分钟,不超过15分钟,超过20分钟不缓解可能是心肌梗死,需立刻急救。

2.伴随表现:额头、手心冒冷汗,全身没力气,少数人伴有轻微恶心、想呕吐,易被误认成“胃病”。

 

3.区分关键:普通胸口疼多与饮食、按压、姿势相关,持续时间长,休息后不缓解;心绞痛多与运动、情绪、寒冷等“让心脏更累”的情况相关,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3-5分钟缓解,按压胸口不疼,疼痛时间短。

 

学应急:心绞痛突发,3步正确处理

 

(一)自己突发心绞痛:立刻做3件事

1.停:马上停止活动,原地坐下或躺下休息,避免继续活动加重心脏耗氧。

2.含:若备有硝酸甘油片,取1片(0.5毫克)舌下含服,3-5分钟不缓解可再含1片,24小时内最多含服3片;无硝酸甘油可含服速效救心丸,按说明书剂量(一般10-15粒)舌下含服。

3.呼:含药后疼痛不缓解、加重或持续超过10分钟,立刻拨打120,讲清位置、症状和基础病,原地等待,保持冷静。

 

(二)遇到他人突发心绞痛:这样帮,不添乱

 

1.劝停+安抚:让对方停止活动,坐下或躺下休息,轻声安抚避免其紧张。

2.帮找药+拨急救:询问对方是否带药,协助舌下含服;无药则立刻拨打120,说清症状、位置和基础病。

3.观察+应急:含药后观察对方状态,意识清醒则陪同安抚;意识模糊、昏迷、无呼吸则立刻做心肺复苏,按压两乳头中间,每分钟100-120次,按压30次做2次人工呼吸,反复循环至急救人员到达,不会人工呼吸可只做胸外按压。

 

(三)急救后,这些事要做好

 

患者到院后,需按医嘱完成心电图、心肌酶、冠脉 CT 或造影等检查,明确冠脉狭窄程度,同时如实告知医生疼痛发作细节、急救药反应及既往病史。确诊冠心病后,要按时吃阿司匹林、他汀类处方药;若需做冠脉支架或搭桥手术,术后也需遵医嘱定期复查。

 

家属要做好两方面:生活上,监督患者服药,帮其调整饮食(少油腻高盐高糖,多蔬果粗粮),避免患者劳累、情绪激动;应急上,在显眼处存放急救药,记住附近医院急诊电话,定期提醒患者复查。

 

学预防:没发作过?做好4点,远离心绞痛

 

1.控“三高”:按医嘱吃药,定期监测血压、血脂、血糖,避免指标波动损伤冠状动脉。

2.改习惯:戒烟,限制饮酒,不熬夜,每天睡够7-8小时,避免久坐,每坐1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

3.调饮食:每天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少吃腌制食品、肥肉和动物内脏,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控制体重,超重或肥胖者减重5%-10%。

4.适运动:选择快走、慢跑、打太极等温和运动,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运动前热身5分钟,运动中出现胸口不适立刻停止。

 

总之,心绞痛不可怕,掌握正确方法,突发时别慌、别忍、别错处理,按“停-含-呼”步骤做,争取急救时间;平时做好预防,控制基础病、改善生活习惯,减少发作风险。记住“先休息、再用药、及时呼急救”,守护好心脏健康。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九章数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