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我说拿药远,今天村医就把药箱背来了。”清晨,黔东南州雷山县大塘镇龙河村院坝里,村民杨小玲的嗓门格外亮堂,十几条板凳围成的圆圈顿时热闹起来。
“杨叔降压药快吃完”“王奶奶要换导尿管”……村头院坝上,包村医生刘佳其的笔记本已写满半页,这些看似琐碎的需求,正是雷山县开展“健康晨会”要解决的头等大事。
村医王德芳边给老人量血压边说:“这种‘板凳会’每月在全县154个村轮流开。”
“这是刘医生的号码,我设置成紧急联系人了。”谈话间,杨小玲掏出手机展示,她说:“上个月有一天半夜突发不适,拨通电话不到一刻钟,村医就来了。”
雷山县卫生健康局副局长胡志杰说,2021年起,该县将“健康晨会”与家庭医生签约制结合,建立“30分钟应急响应”机制,村医须在接到求助后半小时内抵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