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11月07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ECMO联合IABP——心脏的双重守护 - 数字报刊系统 胃肠外科手术前,怎么清肠不遭罪 丙肝抗体检测,揪出隐形感染者 综合治疗助中风吞咽困难患者重享美食乐趣 ECMO联合IABP——心脏的双重守护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ECMO联合IABP——心脏的双重守护

作者: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刘素云

深夜急诊抢救室,警报声骤响。45岁男性因急性心梗合并心源性休克被推入,血压测不出、意识模糊,心脏如耗尽电量的水泵,跳动微弱。“立即启动ECMO联合IABP!”医生下令后,筷子粗的导管插入患者大腿血管,ECMO替代衰竭心肺;细长球囊导管经股动脉送入主动脉,IABP随心跳精准充放气。这是急诊科与死神的较量,当心脏濒危,ECMO与IABP联手,筑起守护生命的坚固防线。

认识心脏的“危机时刻”:当水泵失去动力  

心脏是人体的“发动机”,每分钟跳动60-100次,将富含氧气的血液输送到全身。但当冠状动脉突然堵塞(如急性心梗),或心肌遭受病毒攻击(如暴发性心肌炎),心脏的泵血功能会在短时间内急剧下降。  

此时,传统治疗手段往往捉襟见肘:强心药物可能加重心肌耗氧,血管活性药物难以逆转休克状态。患者就像一辆抛锚的汽车——发动机彻底罢工,仅靠推车无法抵达终点。  

“心脏衰竭的可怕之处在于,它不仅影响循环,还会引发多器官连锁反应。”急诊科主任护师李医生解释,“肾脏、肝脏、大脑会因缺血缺氧逐渐衰竭,最终导致死亡。”  

技术解密:ECMO与IABP的“分工协作”  

   ECMO:人工心肺的“顶配支持”  

想象一台外部的“心肺机”:血液从患者静脉引出,经过氧合器(类似人工肺)排出二氧化碳、注入氧气,再通过动力泵(替代心脏)输回体内。ECMO的核心价值在于完全或部分替代心肺功能,让衰竭的心脏得以“休息”,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  

但ECMO并非万能:它可能增加出血风险,且对右心功能支持较弱。此时,IABP的加入恰到好处。

    IABP:精准调控的“辅助外挂”  

一根带有球囊的导管被送入主动脉,与心电图同步工作:当心脏舒张(放松)时,球囊迅速充气,将血液“挤”向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当心脏收缩(用力)时,球囊瞬间放气,降低心脏后负荷,减少做功负担。  

“IABP就像给心脏装了一个‘智能减震器’。”李医生比喻道,“它不直接替代心脏,而是通过优化血流动力学,让ECMO的支持更安全、更持久。”

联合应用:1+1>2的生命奇迹  

ECMO承担主要循环支持,IABP则负责精细调节——两者配合,既能避免单用ECMO导致的右心衰竭,又能减少IABP因流量不足引发的器官缺血。这种“双保险”模式,尤其适用于暴发性心肌炎、急性心梗合并心源性休克等危重情况。

治疗全流程揭秘:从启动到撤机的“生命接力”

紧急评估:生死一线的决策  

并非所有心衰患者都需要“双机器支持”。医生会综合评估血压、乳酸水平、器官灌注情况等指标,判断是否已进入“难治性休克”阶段。  

“时间就是生命。”李医生强调,“从决定启动到设备运转,团队必须在30分钟内完成置管、连接、参数调试等一系列操作。”

联合实施:毫米级的精准操作  

ECMO置管需在超声引导下进行,避免损伤血管;IABP球囊位置必须精确到主动脉瓣上方2厘米,否则可能影响冠脉供血。两台设备的参数需动态调整:ECMO流量根据患者体重和氧合需求设定,IABP反搏比通常设为1:1(即每次心跳触发一次反搏)。

监护挑战:24小时不间断的守护  

抗凝管理:ECMO管道需持续肝素化,但过度抗凝会引发脑出血,需严密监测凝血功能。  

右心保护:ECMO可能增加右心后负荷,需通过超声评估右心功能,必要时调整药物或参数。  

肢体安全:IABP球囊可能压迫下肢动脉,需每小时检查足背动脉搏动,预防缺血坏死。

撤机策略:循序渐进的“减负计划”  

当心脏功能逐渐恢复,医生会先降低ECMO流量,再逐步减少IABP反搏频率,最终完全撤离设备。这一过程需密切监测血压、心率、尿量等指标,避免“撤机失败”导致前功尽弃。

患者与家属必知:治疗中的关键问题  

   问:“为什么需要同时用两种机器?”  

答:ECMO提供“大流量”支持,IABP则负责“精细化调节”,两者联合能显著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  

    问:“治疗期间能说话/进食吗?”  

答:患者通常处于镇静状态,需通过鼻饲或静脉营养支持。待病情稳定后,可逐步恢复清醒和少量进食。  

    问:“可能有哪些风险?”  

答:出血、感染、肢体缺血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但通过严格监护和早期干预,多数风险可控。

 结语:守护生命的“黄金组合”

急诊科里,ECMO与IABP联合应用,是技术突破,更是对生命尊严的坚守,让“无救”患者有了与死神赛跑的机会。李医生提醒,预防重于治疗,早诊早治可避免用上“双机器”。心脏濒危时,二者联手为生命“重启”,彰显人类对生命的执着。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九章数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