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11月14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给血管做CT:认识CTA血管造影 - 数字报刊系统 肝移植现场:护士如何守护生命新希望 便秘了,中医怎么帮你“通便” 给血管做CT:认识CTA血管造影 分子诊断揭秘:乙肝病毒藏身何处?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给血管做CT:认识CTA血管造影

作者:百色市田阳区人民医院 陈小珍


张阿姨最近总感到头晕,走路时右腿发凉,医生建议她做个“血管CT”。她满脸疑惑:“血管藏在身体里,CT怎么能看得见?”其实,这种检查有个专业名字——CT血管造影(CTA)。它宛如给血管拍摄“三维写真”,能让医生清晰洞察血管的形态、走向,甚至揪出隐藏在血管深处的“定时炸弹”。

过去,医生检查血管主要依赖两种方法:一种是超声,如同用“声波探照灯”来观察血管;另一种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需要穿刺动脉插入导管,属于有创检查。而CTA的出现,填补了这两者之间的空白——它既具备无创的优势,又能提供比超声更立体的图像,成为现代血管检查的“多面手”。

 

CTA技术原理:从“切片”到“立体模型”的魔法

 

普通CT检查就像切面包,将身体切成一层层薄片,医生再逐片仔细观察。但血管是蜿蜒曲折的“管道”,仅看切片很容易遗漏关键信息。CTA的突破之处在于:它能让血管“自己发光”。

检查时,医生会通过静脉注射一种含碘对比剂。这种“染色剂”会随着血液流动,当CT扫描时,血管会因对比剂的存在而格外明亮,恰似黑夜中的灯带。随后,计算机通过复杂的计算,将这些二维切片拼接成三维模型。医生可以自由旋转、缩放这个模型,从任意角度观察血管,甚至能模拟手术路径。

举个例子,在检查脑动脉瘤时,传统CT只能看到一团模糊阴影,而CTA能清晰显示动脉瘤的“囊状凸起”,连“颈部”的粗细都能精准测量,帮助医生制定更精准的治疗方案。

 

CTA的临床应用:全身血管的“侦探”

 

CTA的“侦查范围”几乎覆盖全身血管,不同部位的检查各有独特作用:

1. 守护大脑:揪出“隐形杀手” 

脑动脉瘤被称为“不定时炸弹”,多数患者平时并无明显症状,可一旦破裂出血,死亡率高达30%。CTA能发现直径仅2毫米的微小动脉瘤,甚至能通过“血流动力学分析”预测其破裂风险。对于烟雾病(一种脑血管狭窄疾病),CTA的“血管树”重建能直观显示异常血管网,助力医生区分是先天畸形还是后天病变。

2. 保卫心脏:破解胸痛谜团 

急性胸痛可能是心肌梗死、肺栓塞或主动脉夹层,三者症状相似但治疗方法完全不同。CTA能在几分钟内完成“一站式”检查:肺栓塞时,血管会突然中断,像被“截断的树枝”;主动脉夹层时,血管壁撕裂形成“真假腔”,对比剂在真假腔内流动速度不同;冠心病时,血管狭窄处对比剂通过受阻,形成“节段性缺损”。

3. 拯救四肢:打通“生命通道” 

糖尿病患者常因血管病变导致足部溃疡,严重时甚至需要截肢。CTA能清晰显示下肢血管从大腿到脚踝的全程,明确哪些部位存在狭窄、钙化,甚至能区分“硬斑块”(需手术)和“软斑块”(可药物控制),为保肢治疗提供关键依据。

 

检查全流程:患者体验全解析

 

不少人对CTA检查心存顾虑,其实,整个检查流程相对轻松,远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可怕。

检查前,肾功能不佳的患者需要评估风险,因为对比剂要经肾脏排泄。若进行胸腹部检查,患者还需提前练习“屏气”,在扫描时要保持5秒不动,以保证图像清晰。

检查时,患者躺在扫描床上,先进行定位像扫描,这类似于拍照时找角度。之后,系统会自动注射对比剂,此时患者会感觉有一股暖流从手臂流向全身,这是正常反应。扫描过程中,设备会发出“嗡嗡”声,但不会产生疼痛感。

检查后,患者要多喝水,促进对比剂排出;留意是否出现皮疹、呼吸困难等过敏反应(目前发生率低于1%);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防止穿刺部位出血。

 

CTA的优缺点:理性看待“黄金标准”的挑战者 

 

CTA并非十全十美,但它的优势无可替代:无创,避免了DSA的动脉穿刺风险;快速,门诊即可完成,适合急诊情况;全面,一次扫描可观察全身多处血管;经济,费用约为DSA的1/3。

不过也需注意:肾功能不全者要慎用CTA,对比剂可能加重肾脏负担与损伤;严重钙化的血管会像结满水垢的水管,影响成像清晰度;孕妇检查前需充分权衡,辐射可能对胎儿产生潜在影响。

 

结语:守护血管健康的“CT卫士”

 

血管是生命的“高速公路”,CTA则是检查这条道路的“智能巡逻车”。它能让医生早期发现血管病变,在“小毛病”演变成“大危机”前及时干预。下次如果医生建议你做CTA,不妨把它当作一次血管的“深度体检”——毕竟,预防永远比治疗更重要。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九章数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