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交替,早晚温差大,不少人醒来就打喷嚏、流鼻涕;办公室空调温度不定,也有人鼻塞难受。这些鼻部不适,究竟是感冒还是鼻炎?很多人分不清,要么将鼻炎当感冒治,吃一堆感冒药无效;要么把感冒当鼻炎硬扛,引发更严重问题。其实,掌握关键要点就能轻松区分,针对性处理,让鼻子尽快舒服。
症状差别明显,仔细分辨
感冒和鼻炎虽均有鼻塞、流涕,但 “伴随表现”“持续时间” 不同,可仔细观察分辨:
(一)感冒症状 “全面开花”
多由病毒感染引起,除鼻部不适,全身均有反应。初期流清水样鼻涕、鼻塞轻,两三天后鼻涕变稠呈黄或绿色(身体对抗病毒的正常过程),还伴发热、头痛、浑身无力、嗓子疼、咳嗽(严重时吞咽口水费劲)。感冒有自限性,一般 7-10 天,不服药症状也会渐轻至好转。
(二)鼻炎症状集中在 “鼻子周围”
主要是鼻腔黏膜炎症,症状集中于鼻部,少影响全身。典型表现为流清水样鼻涕(擦不完)、鼻塞(可能左右交替或白天轻晚上重)、鼻子痒(揉后连打数个甚至十几个喷嚏)。过敏性鼻炎接触花粉、尘螨等过敏原后突然发作;慢性鼻炎症状反复,可持续数周甚至数月,且几乎无发热、头痛等全身不适。
3个简单方法,初步判断
看完症状对比若仍拿不准,试试这3个“小技巧”,几分钟可初步判断。
方法1:看“症状什么时候出现”
感冒一般“突然找上门”,如前一天淋雨、没盖好被子受凉,或工作太累、免疫力下降,第二天就突然鼻塞、流鼻涕;鼻炎发作大多有“规律”,如春天花粉多时犯,打扫卫生接触灰尘打喷嚏,进有宠物房间鼻子痒,这种与特定时间、物质相关的不适,大概率是鼻炎。
方法2:看“哪里不舒服更明显”
若除鼻子外,还浑身没劲儿、嗓子疼、发烧、肌肉酸痛,全身症状比鼻子症状更难受,那更可能是感冒;若只有鼻子不舒服,如鼻子痒、打喷嚏、流清鼻涕,全身无碍,正常上班吃饭,那基本就是鼻炎。
方法3:看“症状能持续多久”
若鼻塞、流涕症状7到10天慢慢减轻直至完全好,那就是感冒;若症状持续超过2周没好转,或好了没几天又犯,反反复复,那就要警惕是鼻炎,尤其是过敏性鼻炎,可能整个花粉季都有症状。
分情况处理,对症下药
不管是感冒还是鼻炎,找对方法都能缓解不适,关键是别用错措施。
(一)疑似感冒:重点在 “休息 + 对症缓解”
1.感冒为自限性疾病,无需过度依赖药物,休息是关键。保证每晚 10 点前入睡不熬夜,每日喝 1500-2000 毫升温开水(每次 150-200 毫升),帮助稀释痰液、鼻涕,促进新陈代谢与病毒排出;饮食清淡,忌火锅、炸鸡等辛辣油腻食物,多吃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助力身体恢复。
2.症状影响生活时可对症用药:发烧超 38.5℃或头痛、肌肉酸痛明显,按说明书吃对乙酰氨基酚;鼻塞严重影响呼吸睡眠,短期用羟甲唑啉滴鼻液,连续使用不超 7 天,防鼻塞加重。
(二)疑似鼻炎:重点在 “避开诱因 + 缓解症状”
1.先避开诱发因素:过敏性鼻炎需找准过敏原,花粉过敏者春秋季少去公园,出门戴口罩眼镜,回家后换衣、洗脸、洗鼻;尘螨过敏者每周用热水洗床单被罩,常吸尘清洁沙发地毯。慢性鼻炎者避粉尘、油烟,冬季出门戴口罩防冷空气刺激。
2.配合用药与护理:鼻子不适时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每日 1-2 次)减轻黏膜炎症;打喷嚏、鼻痒严重可吃氯雷他定。每日用生理盐水洗鼻,冲掉鼻腔过敏原与分泌物,洗时注意姿势防呛咳。
这些情况别硬扛,及时就医
感冒、鼻炎多可居家好转,但若出现以下情况,可能已加重,需尽快就医:
1.感冒就医情况
发烧持续超 3 天,吃退烧药仍降不到 38.5℃以下或退烧后反复;咳嗽加重致胸口疼、呼吸困难;嗓子疼到无法进食饮水,或伴耳朵疼、耳鸣、听力下降;鼻塞流涕超 10 天,鼻涕呈黄绿色且带臭味,可能引发肺炎、中耳炎等并发症。
2.鼻炎就医情况
症状每月反复发作,影响睡眠(需张口呼吸)、精神及工作学习,孩子长期张口呼吸可能影响面部发育;鼻腔常有带血分泌物或鼻涕带血,嗅觉变差甚至丧失,还伴头痛,可能是鼻炎加重或有其他鼻腔问题。
结语
总之,春秋季鼻塞流涕,可从症状范围、发作规律、持续时间区分感冒与鼻炎。感冒需休息对症缓解,鼻炎要避诱因护鼻腔。若出现高烧不退、症状超 10 天不愈等情况,别硬扛,及时就医,才能让鼻子尽快舒适,避免问题加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