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11月14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医疗废物别乱扔,分类学问真不少 - 数字报刊系统 脑部术后谵妄,家属如何应对? 心衰患者如何科学饮水 胎动异常?这些信号要留意 医疗废物别乱扔,分类学问真不少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医疗废物别乱扔,分类学问真不少

作者:河池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黄浏清


在医院就诊或陪护时,用过的棉球、针头、废弃药品等医疗废物很常见。不少人因不了解危害随意丢弃或混放,这会让病菌传播、污染环境,还可能威胁他人健康。其实医疗废物处理有严格规范,分类是关键。像针头这类尖锐物品要放入专用锐器盒;用过的棉球属于感染性废物,需投进黄色专用垃圾袋;废弃药品则要按医院指引单独存放。大家掌握这些分类知识,正确处理医疗废物,就能一起守护健康与环境。

 

认识医疗废物

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它与日常生活垃圾不同,若处理不当,感染性废物可能携带细菌、病毒,通过接触或空气传播引发疾病;毒性废物可能渗入土壤、水源,对生态环境造成长期危害。因此,不能将医疗废物与普通垃圾混放,必须按特定要求分类处理。

 

医疗废物五大类别及典型示例

 

医疗废物主要分为五大类,每类均有明确界定范围与处理规范,准确识别能保障处置安全,避免环境与健康风险。

 

1.感染性废物,指携带病原微生物具有引发感染性疾病传播危险的医疗废物,常见如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棉球、棉签、引流棉条、纱布、医用敷料、注射器、输液器、废弃床单等物品,须使用专用的医疗废物垃圾袋盛装收集,防止微生物扩散。

 

2.损伤性废物,专指可刺伤、割伤人体的废弃医用锐器,典型包括使用后的针头、缝合针、手术刀片、玻璃安瓿瓶、破损的玻璃试管等,必须装入专用防刺穿、防渗漏的硬质容器,降低运输和处理过程中人员受伤风险。

 

3.病理性废物,涵盖废弃的人体组织、器官、病理标本等,例如手术切除的病变组织(如肿瘤组织)、流产后的胚胎组织、病理检查后的切片与蜡块等,需按生物安全标准处理,杜绝疾病通过组织传播。

 

4.药物性废物,指的是过期、淘汰、变质或者被污染的废弃的药物,比如未用完的抗生素、化疗药物、失效的中成药丸剂,以及残留药液的药盒、药瓶、输液袋(不含未污染的普通输液袋)等,不可随意丢弃,防止污染环境或被误服误用。

 

5.化学性废物,指具有毒性、腐蚀性、反应性的废弃化学物品,常见如过期的含氯消毒剂、实验室废弃的甲醛溶液、医用胶片冲洗液、废弃的汞血压计中的汞液等,需由具备资质的专业机构处置,避免引发腐蚀、爆炸等安全事故。

 

医疗废物分类的重要意义

 

做好医疗废物分类,首要意义是控制疾病传播。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若与普通垃圾混放,可能导致病菌扩散,增加医护人员、垃圾处理人员及公众感染疾病的风险;损伤性废物若未单独存放,可能刺伤他人,造成血液传播疾病(如乙肝、艾滋病)的感染。

 

分类处理能保障环境安全。药物性废物中的化学成分若渗入土壤和水源,会污染农作物、饮用水,影响生态系统;化学性废物若随意排放,可能腐蚀设备、污染空气,甚至引发火灾、爆炸等安全事故,分类处理可减少这类危害。

 

此外,规范分类还能促进资源回收利用。部分医疗废物经过专业处理后可转化为可用资源,如某些塑料医疗器具经消毒、粉碎后可回收再利用,减少资源浪费,符合绿色环保理念。

 

常见分类错误及正确应对方法

 

在医院场景中,普通人容易出现多种医疗废物分类错误,需明确正确做法并避免。

 

常见错误之一是将损伤性废物混入感染性废物,比如把用过的针头随手扔进装棉球的垃圾桶。正确做法是,使用后的针头应立即放入专用的锐器盒,待锐器盒装满至三分之二时,由医院统一回收处理,不可随意丢弃或混入其他类别废物。

 

另一种错误是随意丢弃药物性废物,比如将未用完的过期药品扔进普通垃圾桶,或带回家后随手丢弃在生活垃圾桶中。正确做法是,在医院产生的废弃药品应交给医护人员,由医院统一分类处理;家中留存的过期医用药品,可送至社区或医院的药品回收点,不可混入生活垃圾。

 

还有人会误将化学性废物当作普通垃圾处理,比如把用过的消毒剂瓶扔进垃圾桶。正确做法是,这类废物需告知医护人员,由医院联系专业机构回收,个人不可自行处理。

 

同时,需特别注意,所有医疗废物都应遵守《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不可私自携带出医院,也不可擅自焚烧、掩埋,必须由具备资质的单位统一收集、运输和处理,确保全流程规范安全。

 

结语

 

医疗废物分类看似小事,却关乎健康与环境安全。掌握分类知识,在医院正确投放,能有效减少疾病传播和环境危害。希望大家都能重视医疗废物分类,从自身做起,规范处理每一份医疗废物,为构建安全、卫生的环境贡献力量。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九章数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