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11月14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突发脑梗别慌!脑卒中急救这样做 - 数字报刊系统 磁共振助力,脑梗治疗更精准 突发脑梗别慌!脑卒中急救这样做 甲状腺结节会癌变吗? 牙髓炎来袭的应对攻略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突发脑梗别慌!脑卒中急救这样做

作者:博白县凤山中心卫院(博白县第三人民医院)何忠林


 

吃饭时拿不住筷子、散步时单侧腿软、开会时头晕呕吐……这些场景中,患者往往被误判而错过黄金急救时间。脑梗(缺血性脑卒中)的黄金急救时间仅4.5-6小时,每延误1分钟,190万个脑细胞死亡且不可再生。正确急救能争取生机,错误操作则可能加重病情。本文将详细介绍脑梗的识别、急救与预防方法。

 

脑梗:大脑血管的“堵车”危机

 

脑梗如同大脑血管堵车。大脑依赖血管持续供氧,若血管内斑块破裂形成血栓,或身体其他部位血栓随血流卡在脑血管,大脑对应区域就会缺血缺氧,引发肢体无力、说话不清等症状。

 

脑梗突发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基础病失控: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患者是高危人群。血压波动冲击血管壁,血脂超标加速斑块形成,高血糖腐蚀血管,均可能诱发血栓。

*不良生活习惯:长期熬夜、劳累、情绪激动、暴饮暴食、久坐后突然起身等,都可能让血栓脱落堵住脑血管。

*特殊情况诱发:寒冷天气血管收缩,吸烟损伤血管内皮,喝酒过量影响血压和凝血功能,都会增加脑梗风险。需注意,脑梗并非老年人专利,年轻人因不良生活习惯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

 

“BE FAST”原则:快速识别脑梗信号

 

脑梗突发前或时,身体会发出信号,牢记“BE FAST”原则可快速识别:

 

*B(Balance)平衡障碍:突然走路不稳、身体倾斜、站立摔倒,如踩在棉花上。

*E(Eyes)视力异常:突发单侧或双侧视力模糊、眼前发黑、看东西重影,持续几秒到几分钟。

*F(Face)面部不对称:微笑时嘴角向一侧歪斜,一侧面部肌肉松弛,无法正常鼓腮、闭眼。

*A(Arms)肢体无力:抬起双臂时单侧手臂无力下垂,单侧腿部无力走路拖行,拿东西突然掉落。

*S(Speech)语言障碍:说话含糊不清、听不懂别人说话。

*T(Time)及时求救:出现上述任一信号,立即拨打120并记录发作时间。

 

此外,脑梗发作前还有预警信号,如短暂性脑缺血(TIA),突然头晕、头痛伴单侧肢体麻木、语言卡顿,持续几分钟到1小时后缓解;频繁打哈欠、嗜睡;突发耳鸣、听力下降。出现这些信号别侥幸,立即就医。

 

正确急救“5步走”

发现疑似脑梗患者,按以下5步操作:

 

1. 立即拨打120:明确告知“疑似脑梗,需要急救”,说清位置、病情、发作时间。偏远地区可派人引导救护车,有条件提前联系医院。

2. 保持安全姿势:意识清醒者就地坐下或靠坐,身体前倾、头偏向一侧;意识模糊或昏迷者侧翻身体、头向一侧倾斜、抬起下颌、清除口腔异物。切勿摇晃患者、大声呼喊。

3. 解开束缚:解开领口纽扣、领带等,取下假牙、围巾、项链,保持呼吸通畅。

4. 记录病情,准备资料:记录发作时间、症状变化,整理病历本、医保卡、常用药物,记录过敏史。

5. 途中观察病情:若患者昏迷、呼吸停止、无颈动脉搏动,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心肺复苏。无论患者是否清醒,都不要喂水、喂药、喂食物。

 

避开急救误区,别好心办坏事

 

误区1:喂药、喂水:脑梗患者吞咽功能可能受损,喂药喂水易呛到气管,且盲目用药可能不对症。应等待医护人员到达后给药。

误区2:强行搬动患者:若患者合并脑出血,强行搬动会加重病情。应让患者就地休息,有安全风险时由2-3人平稳转移至安全区域。

误区3:用偏方急救:掐人中、扎手指放血等偏方无法改善脑部供血,还会延误急救时间。应专注呼叫急救、保持姿势、通畅呼吸。

误区4:等待症状自行缓解:脑梗症状不会自行消失,拖延会导致更多脑细胞坏死,留下严重后遗症。出现疑似信号应立即拨打120。

 

日常预防:降低脑梗风险

 

1. 控制基础病:高血压患者每天早晚测血压,遵医嘱服药,控制血压;高血脂患者定期查血脂,控制“坏胆固醇”,少吃高油食物;糖尿病患者监测血糖,控制甜食摄入,规律运动。

2. 改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健康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深海鱼;规律运动,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管理情绪,避免焦虑紧张,保证充足睡眠。

3. 高危人群定期筛查:45岁以上人群、有脑梗家族史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患者、肥胖者、长期吸烟者,每年做1次颈动脉超声、头颅CT或MRI,查血脂、血糖,及时干预。

 

脑梗突发虽紧急,但掌握正确方法能为生命争取希望。识别信号记牢“BE FAST”,急救先打120、摆安全姿势、通呼吸,预防靠控制基础病、改善生活习惯、定期筛查。希望大家记住这些方法,用科学急救为生命保驾护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九章数科